“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精神气质,是传承发展城市文化、培育滋养城市文明的目的所在。”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平台和知名度、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南京,自古以来便是文学艺术的沃土,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美誉,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学之都”,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与城市形象相得益彰。南师学子作为新时代青年,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贡献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为进一步推动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的城市形象与其文化底蕴的传承、传播和保护工作,让更多青年人自发了解南京城市形象与其文化价值,2024年7月至8月,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Look!Nanjing·“语通南京”实践调研团,走访了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明故宫、秦淮河、夫子庙、鸡鸣寺等地,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人物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南京独特的城市形象、文化内涵和保护成效,并发挥青年学子优势,从“青年共享”视角出发,实践与理论结合生成了一篇调研报告,并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多线宣传和推介。
感受千年历史,述说南京故事
6月末,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开展了线下讨论会,成员向老师汇报了实践目标及计划,并在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对内容进行进一步打磨,为后续实践的成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 1为实践队成员在进行讨论。 谭可欣/摄
7月15日至17日,实践调研团前5支小队进行了线下实践活动,前往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明故宫、明孝陵、中山陵以及秦淮河等南京代表性文学相关地点。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们亲身体会到了南京深厚的城市形象与“世界文学之都”所具有的独特文学魅力,与其对这片土地上千年的文化浸润。
古朴氛围中,团队成员在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中观察、学习云锦织品,倾听讲解,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的独特魅力,学习了云锦与南京文化、汉字成语见的深刻渊源,领悟其背后人们的劳动智慧。
绿树成荫下,团队成员漫步在明故宫遗址公园内,品味着在繁华与沧桑交织的脉络之中,明故宫遗址公园诉说着的六百余年前的历史辉煌与现实梦想,反思着明故宫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的重要课题。
桨声灯影里,团队成员将秦淮美景与南京文学史对照,联想文人墨客诗词中的名句和意境,品味着秦淮河的文化魅力。别样生动地,团队成员们找寻着南京静谧而厚重的城市形象,品读着南京文化的诗意与韵味。
图 2为实践队成员走访各地。
7月18日至20日,实践调研团后5支小队继续进行了实地走访实践活动。他们分别前往老门东、夫子庙、玄武湖、六朝博物馆以及鸡鸣寺等南京历史文化代表地点。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们深入挖掘南京作为文学之都的独特文化资源,探索其城市形象价值转换的路径与策略。
游览风光时,团队成员从个人体验与青年视角出发,对建筑保护有所观察,有所感悟,也就其城市形象价值转换讨论了看法。特别的是,该成员就其带领外宾参观老门东等地点的契机,对于“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力求为为南京乃至更多城市的未来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 3为实践队成员走访各地。
问卷访谈结合,多样全面调研
7月21日至23日,实践调研团展开了问卷调查、人物访谈两种调研方式,进一步探究南京城市形象与其文化底蕴。
其中团队成员在7月21日下午,于江苏省泰州市、湖南省长沙市进行了随机采访。团队成员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就南京城市形象和文学代表作品为主题进行了多次访谈。
图 4为实践队成员进行人物访谈。
线上线下结合,奏响宣传强音
7月24日晚上,实践调研团顺利开展了线上阶段性成果分享会,团队成员们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实践经验。紧接着,7月25日,团队成员于天津市河北区东海花园社区的活动室内开展了针对南京文学的分享会。在分享会中,成员向孩子们介绍了南京市丰富的文化遗产,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回答互动,表现了对南京文学的极高兴趣。当天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成果分享会,进一步扩大了团队的宣传成果,为团队7月份的实践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图 5为实践队成员进分享会。
图 6-7为实践队成员进行线上阶段性成果分享会。
实践过程中,团队还利用自媒体平台,创建小红书账号,公众号、B站号,定期更新宣传视频,以青年视角,号召更多人感受“世界文学之都”南京的魅力。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其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文化,带领实践团成员们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成员们在一方古朴天地间感受南京文学的深厚底蕴,见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南京文学的生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初夏的南京正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秦淮河水托载着来往的船只奔赴远方,走向未来。(田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