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贾刚为
出生杭州的贾鹃丽,最近得到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文库基金资助,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油画作品精品集《隔世梦忆》,内文内容是中英文介绍。
那一位杭州人为什么会得到贵州的关注和如此重视呢?
贾鹃丽出生在杭州,自幼喜欢画画,1982年考上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作品《梦幻世界》等作品两幅被母校收藏,学生能被母校收藏一副毕业作品已是多少优秀的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事,何况有两幅作品?
她1985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秋瑾》,在上海美术馆,由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油画展”上展出,就开始受到中国美术界的广泛关注。《秋瑾》作品后在日本东京博物馆展出,被日本收藏。
她1989年考入北京中央美院油画研究进修班,同学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的美术教师,在相互的学习交流里,在中央美院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深刻地感受到了“画内的东西要去画外寻找”。1996年,受法国文化部的邀请,她进入Aix-Provence高等艺术学院学习及创作,1998年加入法国美术协会。她的作品曾在中国(包括台湾省、香港地区)、日本、新加坡、美国以及欧洲各国的美术馆参展,多次获国内外艺术大奖,举办几十次油画个展群展,是唯一一位在梵高等世界著名画家的家乡所在地举办过油画个展的中国人,亦是中国油画家在国外举办油画个展群展最多的一位。展出作品被多国收藏。
在意大利的来自中国青田的华侨阮雪永曾介绍说,我在意大利、法国等国做了几十年的艺术品投资与交易,贾鹃丽的油画价值和水准排在世界级油画大师、艺术家的前四位,其前景被国际市场看好。
法国艾克斯—普罗旺斯高等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史博士皮埃尔·巴利亚曾写道:“贾鹃丽的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些虚幻的场景。传统的装饰,优雅寂静的内室,,睡莲池塘,园林艺术,一切呈现出一个让我们幻想的中国。这和当今世界以及它翻天覆地的景象迥然不同,她的画没有丝毫这种迹象让我们不安。我们可以从中品味到这旧古的迷人之处,并把它们当作一种怀旧来阅读。”
贾鹃丽的油画几乎每一幅都呈现出浓厚的、传统的、奇美的中国元素。
曾一起师从油画家向光的师兄徐淦写道:“贾鹃丽是我的师妹。我已改行学美术史,贾鹃丽却一直画了下去。一天,我无意中在世界著名的克里斯蒂拍卖行的目录上见到了她的油画,才知道贾鹃丽已成为知名艺术家。翻开她的画册,我觉得我不是在看画,而是在读诗。她的油画飘逸着一种优美朦胧的诗意。你能感觉到贾鹃丽不是在用笔画画,她是在用心灵吟诗,无声地吟咏一首首描绘她自我幻化的抒情诗。她的画是她的自喻诗。”
贾鹃丽创作的佳作不断。1990年《帘》参加“首都博物馆首届油画大展”,被首都博物馆画廊收藏;1991年《夕幕》由香港大学美术馆收藏;1995年《长考》由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收藏;2015年《宫阙》由上海龙美术馆收藏。
1998年后,贾鹃丽的作品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活跃,并获得法国卢浮宫艺术沙龙展绘画金奖、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绘画金奖以及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当代艺术绘画奖等等荣誉。2004年《宫内》荣获摩纳哥王子基金会第三十八届当代艺术国际奖;2013年作品《屏风》荣获巴黎卢浮宫绘画金奖。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客座院士詹建俊先生这样评价道:“贾鹃丽说她的画是‘醒着的梦’,很确切。我们看她的画不仅会被她的梦境所吸引,而且会被那些梦中所散发出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氛、那些和谐素润、静雅空灵的美感所触动,这完全是一个东方女子所特有的美好之梦。”
著名独立策划人、美术评论家冯博一先生曾评论说:“考察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当代女性艺术创作,贾鹃丽的绘画艺术自然是绕不开的。”他说,从贾鹃丽20多岁创作的《秋瑾》作品展出,我当时对这幅画印象很深,与众不同。她的艺术血脉都是从对中国传统文人画以及油画本身的语言、形式的思考而来。在她的作品中我们既能看出其油画语言的功力,又能看到她对中国古代女性的生存状态有一种“恋物癖”般的嗜好和对其生活琐碎的一片痴情。她画中呈现的世界,已成为时代变迁后的种种标识;在怀旧、伤感中重新寻拾梦一般的自由与憧憬,呈现出凄美的风格。
贾鹃丽谈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时说:“我崇敬西方的艺术家,因为有了他们使我的生活多了精神的享受,丰富了我和我的精神生活。但同时,我更崇拜中国的绘画,它能使我从精神上去理解欧洲的大师,它是我创作的无穷资源。无论是东方或西方的艺术,都能带给我同样的精神享受。在所有的艺术品中,我都能感到例外的一种东西,一种眼睛看不见,但能用精神去感觉到的真实存在。优秀的艺术,不论表现手法如何,都有一个沟通的切入点。这一点是艺术的魂。艺术品需要灵魂,艺术没有国界。我想尽力用画充分表达符合我自己的内心视像,尽可能用更单纯、更空灵,但又不失油画语言本身的魅力。无论画面的形式怎样,但表达的意境是相同的——展示一个优雅迷人、纯净空灵的世界——只要有生命的感动。”
作为现任教于贵州师范大学艺术系的教授,亦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的贾鹃丽,在这部画册的后记里写道:“道有千万,跟随本心,素履以往,这是我的坚守,亦是幸运。这本画册如能对学生和执意艺术的年轻人有所裨益,我便不胜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