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伯母

2024-08-04 19:05:08    来源:基层网    访问:    

19071364767849562_75.jpg

    昨天晚上,哥来电话,说和蔼可亲的八旬伯母去世了,闻到噩耗,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伯母是我们家族里一位伯父的老伴,从小我们这一辈人都叫她伯母。伯母一生勤俭持家。尤其是卫生工作抓得很好,家里窗明几净,家的周围一尘不染,令儿时的我喜欢跑到伯母家的地板上坐坐,享受城里人一样的舒适惬意。

伯母是我们院落里唯一一位知识女性,凡是不认识的字,只要求助于她,都会迎难而解。我有一位舅舅,新化一中毕业后便投笔从戎。舅舅写给我家的所有信件,由于父亲文化不高,加上舅舅那龙飞凤舞的草字,都要交给伯母代阅,伯母当众能随口念之,并一字一句给予解释,让院落人心生崇拜与羡慕。

伯母也是一位自强自立的女人。伯父抗美援朝回家后,便患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整天与椅子为伴,没过几年,伯父便撒手人寰。当时伯母正值不惑之年。家里六个儿女的生活重担全都压在了伯母的头上。一向坚强的伯母,含辛茹苦地硬是把儿女拿扯成人。

孩提时代的我清晰记得,在与我同龄的堂兄身上,竟查觉不到一个弱女人撑家的不易,因为堂兄穿着得体,时不时穿一件崭新的衣服,在我们面前“显阔”。伯母最可敬的是,哪怕生活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学习,勒紧裤带供孩子们读书,常常教育孩子们要谨记“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理念,伯母重视教育,为我们这一辈人树立了榜样。

后来,伯母的子女们学习也很努力,相继走出了大山。特别是伯母的大儿子,当年光荣入伍的那一幕,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70年代,能去当兵,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村里敲锣打鼓,家族里拿鸡蛋相送,伯母佩戴红花。堂兄的入伍,不但为全村人增光,而且令整个家族为之自豪。

九十年代初,伯母的小儿子也考上了湘潭大学,成为了村里第二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伯母的三个女儿,基本上都是高中毕业。伯母一家子,被村里人称之为“书香”之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伯母对爱情的坚守,矢志不渝。伯父去世后,村里有一些好心人,看到伯母持家不易,都想劝她改嫁,可作为传统女性的伯母,始终把改嫁当成妇女违背了“三从四德”里做人的底线。

后来,伯母随子女在孟公和县城居住。一住就是十多年。那十多年来,听堂妹讲伯母无不思念老家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每逢儿女们回家祭祖,都要他们拍点老家的照片让她看看。如今,伯母大病缠身,行动不便,于是把对家乡的思念,放在了她的心灵深处。

六年前,我去新化采访,利用空闲,和发小一道看望了伯母。伯母见到我们,一脸惊讶与兴奋。虽然伯母听力很差,但记忆很好,老家熟悉的人和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拿来女儿的照片给伯母看,没想到伯母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我女儿的名字。伯母对我说很想回老家看看,她又说这辈子无缘去老家走走了。堂妹告诉我,伯母的病情正日益加重,前几天又重重地摔了一下,造成下身瘫痪,病情很不稳定,又加之已步入耄耋之年,所以不敢轻易带老人回老家,等身体好转后再做安排。我与伯母聊天时,伯母一提到老家曾经熟悉的人都去世了时,眼角里噙满了泪水。我知道,这是伯母一种难舍的情结涌上了心头。最后,伯母一句“七宝几”,把我拉回到了童年时代……

落叶要归根。后伯母的子女把伯母接回了老家,专门请了一位保姆料理伯母的吃喝拉撒,子女们也时不时回来探望。伯母在老家居住的日子里,我也去看望过伯母,伯母非常高兴,说她终于回来了。

发生新冠疫情的两年里,我们都猜想伯母定会中“枪”,因为伯母的病情一直都很严重,没想到伯母居然还挺了过来。伯母能够跨越疫情“生死线”,应该是毅力与坚强在支撑着她。

真没想到,伯母跨过了疫情“生死线”,却没能迈进九十大寿的门槛。昨晚,88岁的伯母与世长辞。

伯母虽然走了,但伯母“知识改变命运”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学习;伯母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推崇;伯母恪守“三从四德”的风范,值得我们敬仰。

供稿 | 彭剑峰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