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上海率先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

2018-07-31 10:36:29    来源:光明日报    访问:    

原标题:让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上海擦亮"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品牌

登录“一网通办”上海静安区网上政务大厅,进入“企业开业手续指引”,做几道勾选题,一份为餐饮企业量身定制的申请材料指南就自动生成了。想开饭店的杜先生告诉记者:“根据智能导引系统,可以一次性看到所需办理的文件和办事指南,减少了窗口咨询时间,非常方便。”

“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国务院在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时提出。作为全国率先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的区域,上海市今年4月组建大数据中心,推动全市政务数据的汇集互联和共享应用。

从原来的多头跑、线下跑到如今的进一门、网上办,上海市着力推进“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的关键在于打通各部门信息孤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高效政务服务的金字招牌。

整合资源打通信息孤岛

在市北高新园区,有一颗城市的智慧大脑——上海大数据中心,这里是“一网通办”的总门户。大数据中心对各类政务数据整合共享,打通各部门间信息孤岛,让躺在档案室的数据“活”起来。

市民丁先生是数据资源整合的受益者。7月19日,他来到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帮孩子办理护照,没带出生证,但因为孩子户籍随母亲,所以无法证明父子关系,没想到工作人员马上就查到了监护信息,问题解决了,丁先生也不用白跑一趟。

“依托电子政务云,推动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4大基础数据库的上云迁移,力争年底前归集数据不少于50%,2019年实现100%。另外,9月底前建成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年底前实现数据100%按需共享。”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党委书记朱宗尧介绍。

仅用了3个月时间,大数据中心把原本各不相同的预约流程、服务体验进行统一规范。市民可以用支付宝、微信、市民云等账号登录“一网通办”总门户,在线办理52项个人办理审批事项、181项法人办理审批事项,46个部门、16个区、220个街镇的网上办事服务将全部入驻。

技术赋能推动流程革命

除了数据不流通,企业和群众在政府部门办事,还经常需要反复注册登录,反复提交材料。“一网通办”通过建设电子证照库,可以实现一库管理、互认共享,是政府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所有审批事项中,建设项目是涉及部门最多、手续最烦琐的。“以前在方案审批阶段,需要打印十几套文本,挨个部门送,现在只要把电子图纸上传到‘一网通办’多图联审平台等待审批就可以了,省时省力。”宜家上海临空项目副总监王良平告诉记者,4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图纸需要6000多张桌子大小的纸,按原来的流程不仅烦琐,周期也长。

从低头看纸质图纸到抬头看电脑图纸,改变的不仅是图纸,而且是各部门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合作。多图连审平台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各并联部门意见不一,多次修改图纸等问题,还能节约制图改图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上海市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方世忠说,打造指尖上、家门口的高效政务服务新模式,就是要动自己的奶酪。不仅需要管理部门转变观念,更需要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层面开展刀刃向内的权力再造,通过技术赋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通过流程革命,徐汇区把各部门审批事项向部门一个科室集中,部门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以开办企业为例,办事环节由7个减少到3个,时间从22天缩短至3天。

满足个性定制办事指南

减环节、减材料、减证明为企业和群众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现有的办事功能,距离群众满意还有一定距离。“入口太多,办同一件事,遇到不同的工作人员,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上海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直指痛点。

如何在制定标准化、格式化流程的同时,又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让办事人一目了然?蒋红军说,浦东正在打造标准化审批流程,并引入人工智能辅助审批,提高办事效率。

静安区政务大厅研发的智能引导服务系统,从政府管理导向转为企业办事导向,梳理各种业态、场景、情形,以人机互动的方式,通过办事人对问题的选择,掌握个性化需求,自动生成专属办事指南。

“我们不但要让企业办事知道目的地,更要让他们知道如何走到目的地。”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陈波介绍,智能引导服务系统优势在于,排除与申请人无关的信息,自动生成专属办事材料清单,让申请人一看就会。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以部门管理为中心向以用户服务为中心转变,企业和群众得到便利,政府职能有效提升。方世忠透露,下一步,徐汇区将在行政服务中心开放大数据城市治理实验,向企业开放相关场景用于城市治理,让政务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