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8日讯(记者 李治国)“有了健康,才有小康。”复星基金会和《健康报》社联合众多企业和医院,发起了“乡村医生”精准扶贫项目。经过三个月前期调研与准备, 18名志愿者日前正式从上海出发,开始前往一线开展一年的首批驻点扶贫工作。
据介绍,项目首批选择中西部地区24个国家级贫困县,未来三年将覆盖到100个县,计划开展十年。具体措施上,项目将通过线下线上培训和与县、省级优秀医院结对等,提高乡村医生专业诊疗水平和社区健康管理能力;通过提供意外险、健康险等补充保障措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通过重症难症的绿色急救及器械、药品等捐赠支持,帮乡村医生诊治社区里最困难的病例;通过表现突出的乡村医生的推选激励活动,提升社会关注度。
“我一人要负责全村2000多人的健康问题。村里缺乏医疗器械,医疗条件很差,重要的是也没人给我们这样的医生承担医疗责任险,每次行医都是提心吊胆的。我每个月固定补贴收入500块,加上给村民体检月收入能有2000元左右,但直到现在自己养老也没保障,”来自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的乡村医生杨莲英如此描述自己的职业。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也有深刻的感受:“我们一直讲看病难、看病贵,但更困难的,是广大农村、乡村。我们非常了解乡村有多么艰苦,乡村医生多么了不起。但他们的待遇不高、知识不够、缺医少药,设备也很差。在大城市看病,有很好的设备,现在基本不需要听诊器,基本都是通过核磁共振、CT、血液化验,基本能了解病情。但在乡村,要靠乡村医生的基本功进行诊治。而且病人大部分病如果不是很急,是不会去医院看病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医生知识全面,技术扎实。”
中国目前乡村医生的情况的确不甚乐观。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乡村医生约150万,肩负6.5亿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等医疗服务,然而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只有12%。在很多农村地区,乡村医生存在短缺、年龄偏大、待遇不高、流失严重等问题。而正因为乡村医疗条件的限制,在一些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还时有发生。
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有了健康,才有小康,这正是复星发起“乡村医生”行动的出发点。复星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为千千万万村医们做更多的事,通过健康扶贫,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帮助他们迈入小康门槛。复星国际联席总裁陈启宇称,项目的初衷,是希望通过健康扶贫,解决乡村医生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问题,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升专业能力,减少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和返贫率,助力2020国家脱贫目标和“健康中国”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与项目配套,“乡村医生精准扶贫医疗帮扶专家库”也正式揭牌。专家库邀请了国内和基层健康领域相关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库,包括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新华医院等,提供强大的专家支持。樊嘉表示:“这个项目我感觉意义非常重大。希望能有更多企业跟我们医院联合起来,在广大农村更多布点,把这个事情做到实处,真正使我们乡村医生不断提升,使广大老百姓看病能真正得到实惠。”
“以中山医院为龙头,我们复旦大学18家附属医院将全力支持这一项目。”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乡村医生精准扶贫项目抓住了问题的“牛鼻子”,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贫困地区重点的乡村医生的人群,抓住了精准医疗扶贫关键,有助于为当地培养并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也必将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