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合肥学院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弦耕不辍,铸就非遗瑰宝

2023-08-25 17:07:12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倡议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合肥学院寿州文旅融创团队前往国家级历史名城——寿县,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8月3日,成员们来到了拥有“会说话的锣鼓”的寿县,开启了一段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寿州锣鼓”的奇妙对话旅程。

作为楚文化的一朵奇葩,寿州锣鼓以其特有的“钢锣”、曲牌名,清脆洪亮的鼓声,传统的锣鼓谱精华在沿淮流域打击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古老楚文化积淀的产物。

走进寿县文化馆,古朴与现代交织的建筑风格映入眼帘。进入接待室,寿州锣鼓市级非遗传承人王传阳向成员们讲述他和锣鼓之间的不解情缘。寿县有句老话这么说:“一天不摸锣,心里没着落;三天不打鼓,浑身不舒服。”寿州锣鼓以古老又热烈的形式,一直伴随着寿县人民的点滴生活。王传阳就是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接触了锣鼓,迷上了锣鼓。

正所谓“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更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而帮助王传阳造就自身技艺的人是他的老师——罗西林,也是寿州锣鼓的省级非遗传承人。成员们在骄阳似火的正午见到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只要有热爱的年轻人来学打锣鼓,我就愿意倾囊相授!”罗西林也是从小在锣鼓文化熏陶下接到了传承的炬火。正因如此,他深刻地明白培养一名好的传承人的不易。

罗西林一直致力于让锣鼓走出寿县,走向中国,走向世界,他将非遗传承视为自己的使命,成员们深刻体会到这位老人对这一文化遗产的热爱与责任感,尝试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桐华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锣鼓队队员里一名高二的男生如是说道:“能够学习传承寿州锣鼓的技艺,我感到非常自豪。寿州锣鼓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他的话语掷地有声,他还表示,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艺,为寿州锣鼓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薪火相传,方能永存。”寿县锣鼓在一代代的努力下得以相承,历史因铭记而不衰,文明因传承而不灭。灿若星辰的锣鼓非遗文化在历史的云烟中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的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是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成只有一代代年轻人的接续努力,才能够让非遗的星火长亮不熄,让寿州锣鼓这门非遗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责任编辑:辛文]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