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前前后后、左左右右的情况都搞清楚了,不再是一笔糊涂账,我们十几年的积怨全化解了,今天晚上一定要喝两杯庆祝一下。”近日,拿到征地补助费的江苏省盱眙县穆店镇龙王山村村民王彦忠喜笑颜开,高兴地对法官说。
“我们六次驱车到村里,152户村民能拿到钱并且全部撤诉,路再远也是值得的!”淮安市清江浦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蒋同一谈起办案过程很是感慨与欣慰。
今年春节前夕,作为一审行政诉讼集中管辖法院,清江浦区法院收到龙王山村村民递交的152份行政起诉状,要求穆店镇政府支付2006年至2010年期间的征地安置补助费。
“此纠纷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当地重点项目建设,如不能妥善解决,极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损害政府公信力。”清江浦区法院副院长孙志丹立即作出预判,要求行政庭迅速启动诉前纾解机制,一场化解批量行政争议纠纷的接力赛就此拉开序幕。
清江浦区法院很快依托“无讼淮安一码解纷”行政纾解平台,通过市司法局在清江浦区法院设立的行政争议纾解分中心,将起诉材料推送给纠纷属地的盱眙县司法局。
春节假期刚结束,清江浦区法院法官就冒着雨雪前往盱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盱眙县司法局、穆店镇政府进行会办,目的是查清2006年至2010年征地数量及标准为1.1万元/人的安置补助费是否发放,为下一步纾解工作找准问题、理清思路、确定重点。后经核查反馈,查明这一批纠纷共涉及7份征地批文、安置补助费未发放、受影响村民众多等问题。
孙志丹、蒋同一决定先去趟龙王山村,同村民代表谈一谈。
2月25日,孙志丹、蒋同一等人第一次来到村里,就被村民围了起来。“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情绪十分激动。村民们对法院能否帮助他们拿到补助费表示怀疑,我们好说歹说,才争取到了一个月的协调时间。”孙志丹说。
离开村子,行政庭的干警们就马不停蹄地忙碌起来。
在盱眙法院沟通协调下,3月11日,盱眙县政府组织两地法院、县司法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召开争议化解推进会,明确了安置补助费尚未支付的总数额、支付资金的来源及到位时间。3月21日,案涉安置补助费用全部发放至龙王山村委会。
钱是到了,如何发才能保证公平,又成了新问题。
“行政相对人在左,行政机关在右,司法机关必须在中间找准着力点,让双方寻求交集,才能产生合力。”孙志丹介绍,“只有帮老百姓把账好好地算细致、算明白,将他们心中的问号都拉直,纠纷才能真正得到化解。”
孙志丹又带着行政庭的干警们二进龙王山村。并在晚上召集村民举行会议,针对村民普遍关心的土地补偿中的养老保障、二轮承包到期后土地归属等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村民会议上,不少村民提出补助费按人口计算,可他们主张的人口数与法律规定的人口数常常不一致。一些村民提出“会不会乱发”的担心,如何让补助费发得心悦诚服?法官们在认真听取意见后,展开了讨论。
为了切实做到依法解纷,清江浦区法院邀请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参与联动化解,主动接受检察机关见证监督。
仲春时节的龙王山村,春寒料峭,路旁的油菜发力生长,渐次开花。
清江浦区法院、区检察院与淮安市司法局、盱眙县司法局、盱眙县法院五家单位组建联合工作队,第三次进入龙王山村开展法律释明和争议化解工作。在检察机关的见证支持下,法官耐心向村民解释征收土地的责任主体,讲清征收土地与土地流转的区别,讲清农村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区别,明确征收土地补偿的组成,明确安置补助费的发放条件及安置补助费的计算方式,明确安置人口名额数的计算标准、安置补助费的发放程序等内容。
“第四、五次来村子,我们都与村民谈到晚上9点多,大家在回程的车上,还在讨论案件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向村民们解释清楚。”蒋同一说,“‘五一’假期期间,我们全庭出动,第六次来到龙王山村。村民们早早就在村部门口等了,刚一下车,大家就过来打招呼,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
动真情、下真功夫就能赢得理解和支持。最终,以村民小组为单位通过民主议定程序制定了小组内分配方案,村民均表示同意。
方案经公示后,补助款开始陆续发放。此时的龙王山村,已经一片初夏景象,满目苍翠。饱满浑圆的油菜籽粒压弯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领到钱的村民们开始收拾行囊,安心进城务工。
“过去三年,清江浦区法院首创的行政审判‘同心圆’工程,不断通过案件裁判、争议纾解、司法建议、普法宣传等推进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成效。”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新阳说,“在这个基础上,淮安两级法院今年在处理涉众纠纷中,要妥善运用诉前纾解、府院联动、司法协作三项机制,圆满实现保障利益、化解争议、依法行政三个目标。”
(供稿:淮安法院赵德刚 王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