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电阜南(记者杨金萍 通讯员葛瑶 党办综合报道)阜南县会龙镇位于阜南县西部,人口4.3万,耕地4.7万亩,是阜阳市延秋辣椒生产发源地,素有中国 “辣椒之乡”的美誉。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安徽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省“阳光村务”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阜阳市文明乡镇”、“阜阳市平安乡镇”“阜阳市第三届文明镇”等荣誉称号。全乡辖11个村委会,以盛产延秋辣椒而闻名。
镇党委书记刘金堂走上街头,到群众家中,开展“垃圾不落地”劝导、文明劝导“膀爷”、并对群众耐心讲解《阜南县市民文明手册》,提高群众讲文明的意识。
会龙辣椒于200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集辰”牌商标,2004年8月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2008年又注册了“会龙”商标,具有果大肉厚、品质醇美、品种齐全等特点,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武汉、长沙、西安等60多个大中城市。会龙乡也因而成为全国知名的“辣椒之乡”,成为皖西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乡镇。 阜南县辣椒农业标准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标志着该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镇党委书记刘金堂在蔬菜交易中心与农户交流
被誉为“辣椒之乡”的阜南县会龙乡的延秋辣椒销售红火,以其果大肉厚、光泽艳亮、口味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睐。 近年来,该镇在发展蔬菜生产、做大做强辣椒产业的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紧扣群众增收这个主线,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推动规模化种植,推进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品牌,并依托公司带动,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了“种植-销售-加工-包装-运输”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会龙辣椒生产向着品种多样化、生产全年化、加工精细化、品质营养化方向发展,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熊瑞平、党委委员李兴福的陪同下,该镇朱寨村李庄双失儿童王某园和阜南县公益志愿者协会“日行一善”项目组的部分志愿者们在借住的大伯家进行了热情互动。
会龙辣椒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适应于当地农民的一套生产体系,尤其独特的方式。以复合式循环打造区域产业融合圈。突出现代生态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该镇于2002年开始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2000亩,2008年建立10000亩省级标准化示范基地,2010年创建500亩农业部设施蔬菜标准园。2012年重点推广高温闷棚,光电治虫,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等十项关键技术。种植业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常年种植辣椒、茄子、毛豆、西甜瓜等经济作物7万亩,是闻名全国的“辣椒之乡”。2011年10月“会龙”牌辣椒,“会龙”牌毛豆,“会龙”牌甜瓜同时被认证为绿色食品。2014年,“会龙”牌辣椒地理标志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
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全镇年复种辣椒等蔬菜面积近7万亩,产量2亿多公斤,产值10亿多元,辐射带动周边两县十多个乡镇种植蔬菜20多万亩,形成了年交易额近20亿元的区域蔬菜交易中心,占地500多亩的卢庄和闫庙国家级蔬菜示范标准园顺利通过验收,规划面积4万亩,核心区1万亩的会龙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获得省政府审批,以“会龙”“集辰”品牌为代表辣椒等绿色蔬菜远销国内60多个大中城市。同时,规划占地200亩、总投资2000万元的农业部定点皖西北现代化蔬菜交易大市场第一期已近建成,现已投入运营,入住经销商16家,日成交量100多吨。
会龙镇教育党总支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
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循环圈。会龙镇大力推进经营模式创新。通过探索“合作社运营+龙头企业参与+基地生产+农户参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引导农民成立了农产品生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00余家,打造“订单农业”,推行农超对接,形成了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为推进标准化种植、产业化带动、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模式,成立了阜南县第一家蔬菜产业化联合体,由农业企业牵头,下联若干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采取“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运行模式,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会龙那镇闫庙村开展秸秆收储工作
以创新式金融打造政策兜底保障圈。利用“劝耕贷”新式金融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一是抓住时机,适时投放。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引导和支持农民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2018年12月底累计投放贷款5000万元,成为全省第一个贷款破5000万的乡镇。支持新建“三膜一帘”农户95户,新建“三膜一帘”大棚560亩,可以实现“春提早、秋延迟”,提高亩效益30%以上,促进土地规模流转面积3480亩,促进2600多人劳动就业。有利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突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是培育涉农龙头企业,重点支持的10家涉农龙头企业贷款1305万元。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经济。重点支持农副产品特色基地、加工、专业协会等各类经济组织20个形成示范效应,引导农村经济向产业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支持农民立足本地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镇工业园区内的纺织公司
目前,阜南县会龙镇已形成物流、文旅、艺术为主干的第三产业体系。围绕“商贸活镇”工作思路,镇党委努力打造“三集两区一市场”。“三集”,即以“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为契机,对小圩孜集、会龙集、双何集的三个街道进行综合治理,并顺利完成小圩孜集美丽集镇建设,会龙、何寨两集的店外店整治,彻底解决了骑路逢集问题;成功搬迁了农贸市场,取缔了沿路集市,规范了经营秩序;疏通了小圩孜集下水道、硬化了路面、栽植了大型景观花草树木,统一了店面招牌,安装了农贸市场晴雨蓬,规范了经营秩序;“两区”,即加强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商业注入活力,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动力;“一市场”,即农业部定点皖西北现代化蔬菜交易大市场已建成投入运营,使会龙辣椒走向全国各地。与此同时,与袜业小镇“两步走”计划相匹配,即第一步用三年时间打造皖北一流袜业小镇,镇域内袜业企业达15家,袜业就业人数达5200人;第二步用五年时间打造省内知名,形成产、销、造一体化产业链,袜业规模企业10家,袜业就业人数1万人,投资超10亿元,形成流通海内外大型袜业集散地。
党建引领促脱贫,凝心聚力谋发展。今年以来,阜阳市阜南县会龙镇党委紧紧抓住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凝心聚力,致力脱贫攻坚,结合“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要求,进一步排查确认整改问题得到彻底销号,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确保实现“扶贫路上一个人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漏”的目标。
领导带头以身作则。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亲自上门到贫困户家中,与困难群众讲政策、问疾苦、拉家常,详细了解贫困户在“两不愁三保障”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和效果,防止再次出现同类问题;同时为群众剖析根源、提供建议,寻找门路,促进人民群众在脱贫后生活有发展、收益有保障。
会龙镇连片的辣椒种植大棚
复核专班确保质量。积极做好脱贫攻坚复核工作,集中镇村包保干部、扶贫专干、驻村干部以及扶贫小组长等扶贫工作人员,集中对11个村、贫困户进行上门走访再复核,针对“二十看二十问”发现问题和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反馈问题,进行逐个排查核对,尤其是贫困户个人身体情况,扶贫信息的更新以及准确性进行走访,不断完善和提升脱贫攻坚整改整体质量。现在的会龙镇是名副其实的“辣椒之乡”,这些变化、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勤劳的会龙人、更离不开会龙人的坚持。
种植大户徐洪学在观察延秋辣椒虫情
会龙镇美人椒
镇党委书记刘金堂表示会龙辣椒产业的壮大,同时带动了农产品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农村二 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在不断延伸,目前,全镇已有多家辣椒酱生产企业,出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发展局面。目前除了经纪人购销辣椒之外,在抖音和京东、淘宝等网络平台,都有当地辣椒的身影,深受北京 上海、武汉、长沙等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消费者的青睐。 村民们干劲更加十足、收入也很可观。我们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打造“全省赶平均,皖北争一流,同步达小康”统一部署和要求,着力做大经济体量、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现状,持续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促进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社会和谐安定。按照“抓点带面、突出重点、特色优先、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会龙各项事业再迈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