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国际区块链大会共识机制论坛:中国技术引领全球高标准

2018-12-06 09:53:12    来源:中国网科创    访问:    

11月30日,2018国际区块链大会共识机制专题论坛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召开,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计算机所博导、中科院信工所博导白硕,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Hedera Hashgraph亚太区负责人Edgar Seah,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行业研究员蒲松涛,云象区块链CEO黄步添等多位行业知名专家出席论坛,就“共识机制与实体经济——技术与应用创新”发表演讲并展开探讨。

出席本次论坛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共识机制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基础,区块链技术要真正赋能实体经济,需要解决核心的技术问题。传统的以争夺记账权为核心的共识机制已无法适应区块链3.0时代的变化,新的共识机制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商用的种种需求,以实现区块链应用落地为目的。同时,在本次会议上,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透露,迅雷自主研发的迅雷链已经攻克区块链3.0阶段的性能、效率、扩展和存储难题,为区块链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的关键

出席本次论坛的行业专家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计算机所博导、中科院信工所博导白硕,分享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演进及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技术基石,什么样的的共识机制,决定了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价值。

Hedera Hashgraph亚太区负责人Edgar Seah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共识机制的优缺点,并指出作为一种数据结构和共识算法,Hashgraph解决了可扩展性问题,同时实现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该算法将八卦协议与虚拟投票相结合,使Hashgraph能够在没有工作证明(POW)的情况下达成共识,具有高速度和安全性。

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提出,现在区块链已经发展进入3.0阶段,新技术得到运用,自然会对生产方式产生较大变革,这对共识机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来鑫认为,区块链应用所需的共识机制应包含3个方面,分别是机器共识、市场共识和治理共识。其中,治理共识属于规则制定的部分,它在具体系统程序上的体现,就是机器共识,而这两者的合力,最终会决定市场共识的产生。而目前的主要突破点在机器共识上,来鑫认为区块链3.0需要在机器共识上攻克4大要点,分别是性能、效率、扩展和存储,只有妥善解决这4个问题,区块链3.0才有真正实现的可能。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行业研究员蒲松涛则将共识机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他提出“软件构筑人类文明”的观点,并认为区块链和共识机制是新一代的软件形式,也是未来软件文明的基础技术之一。

云象区块链CEO黄步添就下一代分布式共识及系统设计方向进行了展望,他认为,技术本身不是应用的驱动力,只有技术带来的价值才是应用的驱动力。因此区块链应用要取得发展,区块链技术本身的价值,先要得到充分体现。

此外,在论坛的圆桌讨论环节,参会专家们还重点讨论了共识机制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专家们认为,共识机制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对实体经济赋能的能力,如果没有正确的共识机制,区块链技术难以为实体经济所用。

国产区块链“迅雷链”引领行业高标准

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

在本次论坛中,迅雷链成为了到场嘉宾和观众最为关注的内容。一方面,自推出以来,迅雷链一直以推动区块链技术脱虚向实、应用落地为己任,为此在众多方面均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其中也包括对共识机制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关键性的成果。另一方面,迅雷链作为中国企业独立研发的主链,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性能、发展生态和商业价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开发者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据介绍,目前迅雷链主要采用了同构多链的技术框架,以及DPoA+PBFT的双重共识机制。其中,同构多链架构有效解决了性能和扩展性的问题,目前迅雷链实测处理能力,已高达100万TPS,并且能保证秒级确认,在性能指标上远远领先业界。

DPoA+PBFT的双重共识机制则主要解决了效率问题。这种共识机制既能确保去中心化程度,又能实现秒级的确认速度,完美兼顾了区块链的自有特性和实际商用时的需求。同时还提升了迅雷链对恶意节点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永不分叉的超强一致性。

此外,迅雷链还推出了TCFS文件系统,通过冗余编码等创新技术,解决了大数据、大文件上链保存的老大难问题,进一步为区块链3.0的全面落地,完善了技术基础设施,铺平了道路。经过一系列实践,迅雷链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对共识机制该如何满足区块链3.0需求这一问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