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李桂发: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2018-01-02 16:43:15    来源:人民网    访问:    

李桂发(右)与村支书程发军查看花生收成。 李智群摄

“李书记,再继续干两年吧,村里离不开你啊”“桂发你留下吧,老少爷们舍不得您”……七八十双眼睛,热切的目光,齐刷刷地盯着会议室里一位脸色黑红的汉子。

2017年3月的一天,山东德州市委组织部20多人到德州下属的禹城市莒镇董屯村参加考察座谈,没想到现场涌进几十名村民,他们是为挽留德州市科协驻村第一书记李桂发而来的。

最终,李桂发留下了。“再干两年,村里会有更大变化。”浓眉大眼、粗壮敦实的李桂发信心满满。

李桂发到董屯村前,该村远远落在小康路的后边。“村民只知道种玉米、小麦,花生是怎么长的都没见过;群众致富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集体没收入,啥都干不了。”年近六旬的村支书程发军干得没劲,好几次想撂挑子。

对李桂发的到来,刚开始程发军还有一些想法,“说实话,下派的驻村干部过去我见多了,住两天,吃顿饭,喝场酒,点个卯,就不见影儿了,所以一开始我对他爱答不理。”可令程发军感到意外的是,“这次来了个真抓实干的。”

一驻村,李桂发就走村入户,寻计问策。通过广泛调研走访,他感到,一家一户干不了什么,必须依靠党支部和集体的力量,抱团干大事。“先建立合作社,创办协会,把村民动员起来,走集体发展之路才有奔头。”李桂发思路清晰。

为打消村民顾虑,李桂发组织村民坐上大巴车到外地学习。他还“私车公用”,开着自家的车带村委会成员到外地取经。在寿光市,看着一车车蔬菜往外拉,菜农“哗哗”地点钱,一行人心里痒了。

富硒马铃薯协会、精品杂粮协会很快在村里成立,按照“人人当会员,户户当股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思路,他们将收入两成留集体、五成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成给村贫困户和会员分红;同时,他们还在流转土地上种植马铃薯、大豆和花生。当年秋天,庄稼丰收后很快销售一空,村集体收入3万多元。

村民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心里服气了,干劲也上来了。李桂发趁热打铁购进设备,加工面粉和花生油,仅2017年春节前后,村里就赚了26万多元。

走进村口,大棚里的一排排蔬菜在冬日暖阳下闪闪发光。足有6米高的智能大棚温暖敞亮,自动放风、水肥一体,还安装了蔬菜收割轨道。看着西红柿苗,李桂发喜笑颜开:“这一茬收获时正赶上春节前后,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李桂发介绍,村里采取的是村社融合、合股经营,党支部以创办合作社的形式,流转510亩土地,建设了这些高标准蔬菜大棚。目前,一期建设的30个蔬菜大棚已全部完工投入使用,主要种植西红柿。

按照李桂发的设想,他要带领村民让田园变成公园,让空气变成人气,让产品变成商品,真正让集体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这个一年到头穿着迷彩服的汉子,天天泡在村里,为村里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多年来,村委会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李桂发动员各方筹集9万元,自己带头捐款2000元,把废弃校舍改建成村委会;院前广场设了科普画廊,成了村民乐园,一到晚上村民们就跳起广场舞;原先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没见过的稀罕玩意儿光伏发电建起来了;原先贫困户11户23人,短短一年多时间,只剩下3户7人。“小康村来到俺身边,邻村都很羡慕呢!”村民郭长生很有自豪感。

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群众由最初的观望,到后来跟着李桂发一起干,再到如今盼着李桂发想出新点子。群众最服气的,是他浑身上下散发的正气和干劲儿,觉得他代表的就是共产党员的形象。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2日 17 版)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