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党中央对老年人群体尤为关心。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和历史学院“呵护夕阳,暖心相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暑期7、8月份五次踏入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光大欧安乐龄医养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的心满载着对长者的关怀与温情。
此次活动中,实践团的14名青年学子不仅与老人们共做了活力四溢的早操,还在温馨的氛围中聊起了家常,分享着彼此的故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游戏,精彩纷呈的节目表演,志愿者与长者们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医养中心充满了欢声笑语。这一幅幅温馨动人的画面,不仅温暖了老人们的心田,也见证了青春与岁月之间最美好的相遇与陪伴。
图为本实践团队首次到老年公寓的合照。郑州大学 郭月 摄
初识·陌生的温暖
团队成员走进老年公寓,就被那温馨且宁静的环境氛围所吸引。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坐在轮椅上,倚窗凝望的老人们。他们的目光中,既有好奇,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寂寞。他们大多因为生病、年迈或子女工作繁忙而无法与家人住在一起。因此,每当夏天来临,他们尤为思念亲人的问候和陪伴。
起初,长者们比较拘谨,在亲切交谈后,他们逐渐敞开了心扉,与志愿者一起唱歌、打牌、做游戏,获得了久违的快乐。而志愿者关注老人们的日常起居和饮食习惯,并提醒老人们少吃咸菜、不吃太烫的食物,多出去走走,出行注意安全,在生活中保持愉快的心情等等,对老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密切的关心。
在交谈中,志愿者遇到了许多令人敬佩的老人们,每个人身后都有一段动人的经历。比如,82岁的乔爷爷曾是出版局的正处级领导,他通过自己的奋斗考入了兰州大学,为家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另一位马奶奶,88岁高龄,曾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和乡村教师,她在国家教育改革中坚守岗位,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还有一位84岁的爷爷,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毕业于郑州大学数学系,一生参与了多项党内整治与教育工作,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依旧口齿伶俐,精神抖擞。
图为志愿者在老年公寓参观学习。郑州大学 张文露 摄
图为志愿者与爷爷奶奶亲切交流。郑州大学 张文露 摄
陪伴·心灵的交流
再次踏入老年公寓,志愿者为老人们带来了许多娱乐活动——“红黄蓝绿”、反应拍拍、投乒乓球、指尖花绳。这些游戏不仅是精准与智慧的较量,而且为老年公寓带来了欢声笑语。
“红黄蓝绿”考验了老人们的记忆力和色彩辨别能力,让他们的思维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反应拍拍”既锻炼了老人们的反应能力,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投乒乓球”展现出他们熟练的技巧;“指尖花绳”的传统玩法,体现了传承与交流的温馨,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放缓了她的脚步。
老人投身于游戏中的快乐与专注,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他们的笑容如孩童般纯真,那份久违的活力与欢乐在空气中弥漫。
图为志愿者与长者们玩“投乒乓球”的游戏。郑州大学 贾会倩 摄
感悟·生命的厚重
在与老人们的互动中,志愿者深刻认识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照顾,更多的是心灵上的陪伴和关怀。在他们所讲的故事中,有岁月的痕迹,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他们曾年轻过,也曾为生活奋斗过,如今步入暮年,最渴望的不过是有人能理解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令人印象深刻的马奶奶,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她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用心浇灌每一颗未来的种子。一教便是十六年,在这期间,她培养出无数名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出乡村,考进理想的大学,在岁月的流逝中铸就了无数个成才的奇迹。她与志愿者分享了她教书育人的经历和那些关于学生与课堂的回忆。“年轻真好,有无限的可能。但老了也有老的好处,可以看到你们这些年轻人继续走下去,我就觉得很欣慰。”马奶奶的这番话令人深受触动,也让志愿者更加珍惜与长辈们交流的机会。
图为志愿者与奶奶的故事分享会。郑州大学 徐嘉欣 摄
收获·青春的意义
青春不仅是年华的花开,更是责任与担当。青年人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需要陪伴的老人。
活动结束时,老人们依依不舍地与志愿者告别。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感激和不舍,团队成员也在这次实践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成长。未来,志愿者团队将继续传承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志愿服务中为老人们带去更多欢乐和陪伴,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历史学院
指导老师:杨照帅
实践队员:王彧琰、徐嘉欣、徐忆、姚欢心、袁浩男、牛雅琪、郭月、景晨光、贾会倩、乔雪洋、王展鹏、韦森、张文露、王知语
通讯员:乔雪洋、王知语、景晨光、袁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