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留守儿童成长成才和乡村教育振兴,引领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高鹏实践团于7月中旬前往安徽省岳西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三“E”课堂·为岳西儿童织梦
在岳西县石关中心学校,实践团通过开设“传‘译’红色教育”“增‘艺’科技创新”“傅‘益’心理健康”的三类课堂,为革命老区孩子们的人文素养提升赋能。实践团成员通过讲解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让红色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依托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优势,高鹏实践团与山区的孩子们展开了一场机器人表演秀。机器人们与孩子们一同展示多首舞蹈,或进行知识问答,激发孩子们的思考与想象。在心理课堂上,实践团设计了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对话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如何自尊与自爱。
图1:志愿者在上机器人课程
图2:学生在认真听课
寻访革命足迹·为岳西历史传声
红色教育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传授,更在于亲身体验和感悟。高鹏实践团在岳西踏上了寻访革命足迹的征程,为岳西的红色历史发声,让红色记忆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承。
在大别山烈士陵园,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一个个感人故事,生动展现着岳西革命时期的艰辛历程,再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实践团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观看。随后,实践团成员们化身红色故事讲解员,向过往的游客和当地群众讲述岳西的革命历史,他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听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片土地的红色历史印记。
图3:志愿者讲解“三杰”故事
图4:志愿者在看革命文物
探访文化印记·为岳西非遗承脉
一个地区的历史不仅仅是由革命斗争所书写,更是由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所积淀。在岳西县,古老的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节奏交织,非遗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
实践团带着对非遗文化的深厚敬意,走入非遗馆,探访那些承载了无数代人心血与智慧的非遗技艺。岳西高腔、岳西桑皮制作技艺、他们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感受到了岳西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米碾碎打成粉、搅拌均匀成米糊、在托盘上成型、上蒸屉、点花。每一道工序都透露出匠人的专注与热情,实践团成员们纷纷参与到米粑制作中,亲手体验这份古老技艺的温度,感受着传统美食背后的非遗技艺的魅力。
图5:听岳西桑皮作品讲解
图6:志愿者正为米粑点花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实地考察、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激发了他们投身乡村、服务社会的热情与决心。在岳西县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青春的旋律与乡村振兴的节拍交相辉映,共同奏响了“岳”章的新篇章。(王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