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学针线,十三岁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上”,是庆阳当地广为流传的谚语。2024年7月,在兰州财经大学马老师的带领下,探香剪影非遗调查实践队赴庆阳市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调查当地香包剪纸非遗传承现状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非遗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天空。庆阳剪纸与香包,作为这片星空中的一对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观博物馆,了解非遗历史
作为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首站,实践队伍于7月17日到达了庆阳市博物馆。该博物馆共设九个展厅,在讲解员赵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依次参观了庆阳历史文物展、庆阳香包展、庆阳剪纸展,他们了解到庆阳剪纸源于农耕文化,体现了农民深厚的自然崇拜;庆阳香包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岐伯经常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并开创“熏蒸法”。岐伯乃庆阳人士,随身佩戴香草药在当地逐渐成为习俗,流传至今。在香包展厅,团队重点了解了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刺绣品之一——千岁香包。展柜中陈列的千岁香包带链上穿有玛瑙宝石,主体的图案则是彩色丝线绣制的海棠花,底部有写意的凤爪纹饰,整个造型从色彩到形态层次分明。相传它作为佛教信徒心中的珍宝来献给佛祖,表示敬仰及祈祷祝福的诚意。实地调研后,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庆阳香包和剪纸的历史、种类和制作工艺,感受到到了古人的智慧和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博物馆之行,让人难以忘记的一幕是在讲解员赵老师为我们讲解的同时,一位小女孩游客也与我们同行,加入到我们的队伍当中,认真听讲解员赵老师的讲解,见到小女孩被庆阳剪纸香包的非遗技术所吸引,也让实践队员认识到香包剪纸的历史研究价值。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博物馆。 陈春花 供图
访传承人,守护非遗传承
宋代的方回写:“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便是对于剪纸实际应用的生动阐述。7月18日,非遗实践队拜访了剪纸非遗传承人马路老师。马路老师为实践队员打开了一副未曾公开展演的《陇原农耕图》(该作品入围三花奖),该图在2018、2019年经过两次创作最终完成,其创意想法来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事机械化作业,它采用民间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由多幅画面按照时间顺序组合而成,以生动的农作场景反映陇东黄土高原的农耕文明。马老师还讲到2019年在她参加完培训会之后,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共计12幅,展示新甘肃、展示新农村的社会风貌。通过对马老师的采访,我们知晓了马老师与剪纸的故事起源之早,马路老师在7、8岁时看到祁秀梅老师的窗花便深深地爱上了剪纸;剪纸也为马老师带来身份的变化,让自己脱离传统农民的形象,成为一位剪纸艺术家,通过剪纸的视角展示普通群众的生活。马老师对剪纸进行了创新,将其与新时代,新思想相结合,创作出多种作品,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系列作品。马路老师技艺高超,一手剪刀,剪的人物肖像栩栩如生。在工作室,马老师为实践队展示了5分钟剪人物侧颜的技艺,实践队员皆为之震惊。她说:“技艺的学习是枯燥的,是需要坚持的,五年有成果,十年成大事,只有学的一门好的技艺才会有一条好的出路。”
图为马路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剪纸艺术 王高强 供图
“拈一抹流年,绣一窗岁月,一针是平安,一线是喜乐”。7月21日,非遗实践队拜访了香包传承人刘兰芳之子张煜琛老师,在对张老师采访中队员们了解了刘兰芳老师的故事。刘老师在很小的时候就对纹样色彩刺绣方面很有天赋,成家后,她的先生作为一名教师也同样热爱收集刺绣用品、民俗古画等。张老师提到,香包从民间艺术到形成产业化开始的重要节点是2002年庆阳香包节,这是第一次把香包作为庆阳的名片,形成产业化的开始。后来受专家学者影响,在香包节过后,以刘老师为代表的传承人前往各地参展出售香包,正式从事香包事业。“陇绣风格比较粗狂,故此庆阳香包有一别称“绌绌”,也被称为藏针绣。”在参观张老师工作室时,张老师告诉成员,香包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并非是精细的刺绣,而是图案的创作,如今形成的系统图案,最初只是手艺制作人把自己的想法加以表述的设计,这种设计源于生活,使得香包图案神似而不形似,外形很是独特。经过对张老师的采访,实践队员认识到非遗传承要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中传统技艺一定要保留,传承不变的东西。
图为实践队员对张煜琛老师进行采访 陈春花 供图
技艺学习,非遗传承苦而艰。
非遗调查实践队在拜访马路老师之后,马路老师邀请实践队员进行剪纸技艺的学习。团队于7月21号早上再次前往马路老师剪纸工作室,学习了剪纸技艺。非遗实践队员先根据马路老师提供素材样板进行剪纸,而后在马路老师的教学下进行脱稿剪纸,学习了对称剪,三角形折剪法,四角形折剪法,以及喜字的剪法,在剪纸的教学中马老师讲到,剪纸重在变化,以及作品内含的寓意。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剪纸技艺 王高强 供图
庆阳剪纸与香包的非遗传承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传承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守护着传统文化的火种,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讯员 史大同 王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