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着氤氲的白雾缓缓的覆盖远方的山,走在水墨江南的乡村小巷里。我们转过一个又一个的路口,看着身旁的白墙青瓦、鳞次栉比。每到一个新奇的地方都忍不住驻足观看,但内心的兴奋和期待催促着我们前往我们的目的地。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那“凡墨烧烟,凝质而为之”的徽州松烟墨。
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始于北宋,在南唐后主李煜执政时期声名鹊起。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它是书画家至爱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图为黄山云贤研学基地。通讯员 王丽婷 摄
我们来到黄山云贤研学基地,来上一节关于徽墨的课。一位来自当地的胡开文墨厂的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徽墨在当地的发展历史以及徽墨的制作流程。首先向我们展示了徽墨的制作工具有炕炉、墨桌、恒温墨板、坐担、天平、方锤等。然后结合工具向我们讲解制作工艺,墨的传统工艺,足足有20多道工序炼烟、洗烟、熬胶、拌料、成坯、烘烤、锤打、定型、晾晒等等,而制好的墨,光晾晒还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技艺十分繁琐复杂且耗时长。那真是,万锤终成一方墨,以漆黑之身。书写千年文化。
图为老师讲解徽墨现场。通讯员 王丽婷 摄
徽墨传承现在老师讲解完徽墨的制作过程后,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块墨,让我们对这块墨进行描金。描金,就是等墨条干燥后,要将墨面上的款式纹样作描金添彩处理,一般以金色和银色为主,故为描金。在描金过程中,老师讲到他接触到徽墨文化的故事。他来黄山大概三年,刚开始的时候,徽墨文化的传播并不顺利。主要是非遗工艺传承的境况十分困难,并且很多人不相信他可以坚持下去,但是他一直在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在疫情期间,他也坚持在网上讲课,传播徽墨文化,将我们今天听到的内容讲了一遍又一遍使徽墨被更多人所熟知。
在体验描金过程中,感受着笔的粘着金粉在漆黑的墨块上描出字迹。一笔一划,认真的将“金不换”的纹样描绘出来。看着一块黑色的墨在自己的手中渲染出颜色有一种奇妙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的认真和专注,使描金层光亮、整洁、色层均匀,呈现出完美的样子。这只是一块墨的制作过程中小小的一个步骤,却也十分的耗费精力,可见一块完整的徽墨有多么来之不易。
图为非遗+调研队员体验描金现场。通讯员 王丽婷 摄
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非遗文化在以各种形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要性。而且非遗文化传承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去打造出厚积薄发的产品和创新。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公益组织致力于非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使非遗与旅游、文创等行业相结合形成一种互助共生的新模式。
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非遗本身的魅力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但却会因没有找到合适的表达路径而被淹没,因此需要通过适合当下环境的方式与手段,让非遗的真正价值展现出来。徽墨就是其中的一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书写已经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徽墨的传统手工艺,须更多的人来传承。因为我们永远不会从键盘中,嗅到一方徽墨里那“松烟底事长,千载溢清香”的香气。(通讯员 王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