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黄龙县梁家河村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2018-06-21 11:47:45    来源:中国基层网基层采访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宋飞  通讯员杜娟报道)梁家河村,一个距离县城9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216户717人的小村庄,多年前这个村产业单一、环境脏乱差、班子软弱涣散当时众所周知“烂杆村”。现在走进梁家河村,呈现在眼前的是碧蓝如洗的天空、整洁干净的乡村小道、鳞次栉比的小院、络绎不绝的游客,村在景中建、人在绿中走,一步十花、十步一景,悠然有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韵味。  

11542817604434174_78.png     11550482046902042_78.png

新理念彰显新业态

(一)在这里能找回记忆的乡愁梁家河没有门票之说,游客可以随时走进梁家河村,尽享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农家淳朴风情。一幢幢、一排排灰瓦白墙、江南韵味的农家小院镶嵌在翠绿之中,或古韵古风,或清爽整洁,与周边的青山碧木相映成趣。在这里,可以品龙翘茶、尝农家味,也可以在大自然中体验烧烤、垂钓,还可以邻水捧读、凭栏赏景。在这里,你总能找到一种让自己回归自然,纵享难得的田园休闲时光休闲方式。梁家河村乡村旅游正在从“卖风景”转向“卖乡愁”,在旅游市场供给侧改革中,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重点开发田园观光、休闲度假、避暑养生、果园采摘、庭院休憩、临湖观景等景区产品,打造集休闲、度假、康养、露营、文化等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保养了宜人的乡景乡貌,涵养了文明的乡风乡俗,颐养了大众的乡愁乡梦,实现美丽乡村升级。

11563865469108472_78.png


(二)在这里能放松压抑的心灵。随着梁家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已从观光旅游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多种形式并存的旅游业态,凭借便利的区位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梁家河村坚持保护性开发,保留了个别土坯墙、石板顶、石链墙的院落,改造了千篇一律的旧村民居,拆除了危房危窑和简易房,利用荒地、林地、边角地和废弃宅基地开发了老油坊、景观涝池、七彩山鸡养殖园,通过土地流转建设水产观光养殖区、果游采摘观光园,房前屋后宜花则花、宜草则草,漫步步道临河、临湖而建,花草林带将景点、巷道、民居穿点成线,把有意思的乡村风情、农家情怀和田园风光装载到这里面,追寻那份原汁原味的乡愁味道。放下一切,把自己交给自然,爬山、散步、骑车、钓鱼,四周的鸟鸣声、山间的流水声、竹林的摇曳声,初步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11570231987157870_78.png


(三)在这里能亲近美丽的自然。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梁家河村围绕村美、民富、环境优的目标,旱厕改水厕,铺设雨污分离管网;规范农户养猪养鸡,关闭采石场,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开展农户庭院美化、农业面源污染和河道治理等环境治理工作,建立了农业产品可追溯体系。梁家河村道路清净、河水清澈、空气清新,山青、水绿、天蓝,以原汁、原味、原生态为卖点,由农耕劳作、外出务工、卖农特产品转向卖空气、卖养生、卖文化。

11575106999592949_78.png


新举措激发新活力

 

梁家河村通过产业转型、旧村改造、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治理、“三变改革”等系列措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从“一处美”拓展为“一片美”、从“新村美”拓展为“协调美”,不仅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田园韵味,青山绿水的乡愁醇味,而且体现了乡村振兴的现代之美,真正意义上把“绿水青山”嬗变为“金山银山”。

 

11581971161758714_78.png


(一)旅游带动,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梁家河村的发展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不动摇,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突出旅游带动,采取“旅游+N”的方式,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农家乐6家、农家旅馆10家、庭院养殖23家,开发水乡浓情观光园、百亩水产养殖观赏园、万只七彩山鸡养殖园、农家养殖体验园等旅游项目。建成核桃示范园870亩,苹果高效园380亩,蔬菜采摘园25亩,油用牡丹、油葵、大豆等各类产业220亩,发展中蜂、大闸蟹、冷水鱼、七彩山鸡等特色产业,形成“旅游产业支撑、主导产业提升、特色产业补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推动“生产型”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分散的“传统农业”向集约的“订单农业”转变,用生态旅游彰显“绿水青山”的生态特质,提升农业生态价值。

(二)改善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构建“户收集、村清运、镇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落实“门前四包两禁止”,签订责任书210份,覆盖率达到97%。建立爱心超市、垃圾兑换银行,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拾垃圾、攒积分、换商品”的新理念,养成源头分类、重视环保的良好卫生意识。投资900万元建设水产养殖池12个,投资50万元建设生态涝池2个,投资300万元修建杨树林公园2处,设立“党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岗19个投资700万元,新增绿化面积42亩,硬化村间巷道6条,整治沿线卫生7.8公里,铺设污水管道3700米,建设100立方米化粪池3座,维修排水渠3100米;栽植各类乔灌木4700株;粉刷门楼院墙6800平方米,墙体彩绘1200平方米;安装路灯35盏,绿化美化道路2.6公里。改厕98户,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已具雏形。

(三)三变改革,增添农业经济新动能。梁家河村紧扣乡村旅游主线,以“三变改革”为契机有效整合农村资金、资源、资本,提升村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收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该村紧紧抓住确权、易权、赋权”关键环节率先对全村耕地林地宅基地房屋等进行确权登记划清四至明细产权在确权、核算基础上,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将村里49户134亩零散的耕地、林地、撂荒地,流转给镇兴农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公司将每年经营利润50%划拨村集,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使资源变为资产;村党支部动员村民将土地、果园、房产、产业等已经“确权”的生产经营要素易权折价入股村集体,班子成员带头入股5万元,带动村民入股118万元。同时,把各类产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入股,实行合股联营,筹集的资金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开发等,实现资金变股金;梁家河村从最早的3户入股,目前发展到全村54户参股,参股形式更加多样,群众一方面通过“入股”,获取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第三产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通过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实现上山变上班,“农民变股民”。

(四)三治合一,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构建以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自治为核心的“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开展“七五”普法教育,创建法制乡村、平安乡村,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体系,扭转村民“信官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陈旧观念,形成学法、用法、信法的法制意识;开展“好乡贤、好公婆、好儿媳、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全村共评选各类先进人物12人,移风易俗,用榜样的力量带动村民奋发向上,弘扬真善美;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保洁、护林防火、婚丧嫁娶、倡导节俭理念列入村民公约,“三治合一”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乡村治理新体系。

(五)党建引领,建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梁家河村按照“体系标准化、管理信息化、载体品牌化、服务人性化”的四化建设为引领,深入开展创建“蜂巢党建”品牌,创建“学习型、团结性、实干型、廉洁型、创新型”的“蜂巢式”五型党支部,争当“理想信念之美、服务技能之美、勤勉担当之美、律己尚德之美、为民务实之美”的“蜜蜂式”五美党员,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解决好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服务意识、创新能力境发展不相配套的问题,抓实党员闭环式教育管理,围绕脱贫攻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深入推动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依法规范乡规民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法治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11584933603259385_78.png

 

新实践启迪新思路

梁家河村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

(一)思想理念的更新是核心要义。绿水青山就是银山银山,但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梁家河村在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而推动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景观融合、生态融合,生动实践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生态与经济的高度统一。

(二)制度机制的创新是破题之策。梁家河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梁家河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划、旅游乡村建设规划“三规合一”,创新建立了村企联建发展模式、“旅游+N”、“ 党建+”的制度机制,以及爱心超市、垃圾兑换银行等有效载体,破解了发展过程中不能“一张图绘到底”的现实问题,切实解决了人居环境脏乱差、发展资源难以有效整合和政府推动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了党政主导、群众参与、多方共建的发展大格局。

(三)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根本保障。梁家河的发展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通过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协同推进,发挥了基层组织带领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政治属性,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矛盾纠纷、信访维稳,让群众在稳定有序的基层民主实践中逐步提升民主素养、法制素养和人文素养,形成了农村风清气正的整治生态、和谐共生的社会生态和乡风文明的文化生态。

 11590161325103561_78.png


[责任编辑:宋飞]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