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湖湘文化看《国礼》”电影观后感—中国首部湘绣电影故事片《国礼》搬上大银幕

2019-06-28 10:35:1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经过紧张的拍摄制作,中国第一部湘绣电影《国礼》目前已经完成了上映前的准备工作。回首电影制作过程中的点滴,电影出品人、省文联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湖南湘绣城集团总经理曾应明颇为感慨:“我完成了30年前的一个心愿。推广宣传湘绣,矢志不渝。”

拍摄缘起 痛感湘绣历史被人误解

电影《国礼》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1949年初夏,人民解放军以破竹之势迅速南下,国民党败局已定。毛主席决定访问苏联,并亲点用一幅湘绣《斯大林绣像》作为国礼。而此时的湖南还在国民党控制中,我方特派专员周乐安携带着秘密电台和一份特殊使命潜入尚待解放的长沙城,与敌特展开一场特殊搏斗,既为湖南的和平解放扫清障碍,又为毛主席出访苏联筹备礼品。

这部电影有何看点?曾应明表示,首先是情怀。电影呈现了湘绣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现了湘绣艺术的魅力,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湘绣的辉煌,了解它的发展史。此外电影复原了不少景观,呈现了长沙的历史文化风情。其次是演员配置,有知名影视演员唐国强、杜鹃等人。“同时,这部电影没有定位成一个行业片,而是定位成红色谍战故事片,故事扣人心弦。”

事实上,拍一部湘绣电影,是曾应明30年前就萌生的念头。“上个世纪80年代,我在一本辞典上看到说湘绣起源于顾绣,只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很让人痛心。湘绣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可以证明。”在曾应明看来,人们之所以会产生对湘绣的巨大误解,是因为对湘绣宣传推广不足,让人以讹传讹。

反映苏绣的电影《梅花巾》、电视剧《凤穿牡丹》,极大地提高了苏绣的声誉,这让曾应明深受启发。“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湘绣,之前没有一部有影响的文艺作品予以反映,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几番打磨 拍出心中的湘绣电影故事

如何讲好湘绣故事,这是横亘在曾应明心头挥之不去的难题。

早在2006年,曾应明就列出了电影的故事大纲,并请有关编剧进行撰写。但前后收到两个版本的剧本,他都不大满意。“情节太过戏剧化,是一个好的电影故事,但不是我心中的湘绣电影故事。”如何找到一个最好的切口,既要能准确传达湘绣的文化价值,又能让人最广泛地认可,同时要真切可信,这是曾应明一直苦苦思索的。最后由他讲述,他的女儿曾理完成了该剧本的创作。

他们选取“国礼”作为切入口。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送出的礼品中就有大量湘绣。1951年6月出版的《湘绣专辑》详细记载了1949年12月毛主席出访苏联,定制湘绣《斯大林绣像》和其他产品的过程。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苏联、东欧形成一股浓浓的湘绣热潮,极大地促进了日用湘绣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这无疑有‘国礼’的推动。”曾应明表示,目前《国礼》已经通过相关部门审查,领取了允许公映的“龙标”,预定劳动节前后在全国影院排片上映,届时将在北京举行首映礼。

对话 与影视“跨界”融合促进湘绣发展

长沙晚报:为了更好推广湘绣,您和女儿一起创作了《芙蓉坊密码》《荷鹤图》等小说。这次又拍摄湘绣电影,接下来还会有哪些推广计划?

曾应明:现在我们已经出版两部小说,下一步准备出另外两部小说。通过这四部小说,反映近代以来湘绣150余年的历史。同时,我们也在海外传播湘绣。比如在澳大利亚,已经通过商务主管部门批准,在那边进行投资,创建一个刺绣书法艺术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湘绣和使用湘绣。

如何增强湘绣的软实力,如何打造好湘绣这个国家级的名片,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影视传播渠道。因此除了拍电影,我们还要拍电视剧。让湘绣与影视更好“跨界”融合,将是促进湘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胡兆红 雷娟 长沙晚报记者)

[责任编辑:李慧芳]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