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古村落 在保护与利用中的万涧实践

2019-03-06 16:23:17    来源:安庆日报    访问:    

传统村落,承载着悠久传统文明和深厚历史文化。村落蕴藏的内涵,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是现代文明的根基,是锤炼精神的源泉。怎样才能有效保护好、利用好分散的古村落古民居?修缮古村落古民居资金从哪来?潜山市因地制宜,大胆实践,根据不同村庄特点、类型,在展现村庄个性同时,采取不同保护利用方式,走出了一条保护古村落古民居的新路径。

“活态”保护古村落

一幢幢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的民居,依偎在苍翠欲滴的大山怀抱,清澈透明的山泉水从村头流淌到村尾……走进龙潭乡万涧村,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所散发出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散落着繁星点点古村落,至今仍保留着400多年历史的杨家老屋、杨家祠堂、杨家花屋等古建筑。

今年71岁的杨天宇是潜山市龙潭乡万涧村村民,从小在杨家老屋长大的他还清楚地记得老屋昔日的模样。

“小时候,老屋人丁兴旺,曾住着120多户人家。哪里是新开的门、新开的窗,哪里增加了隔间,哪年老屋进行了整修。”在迷宫一样的老屋里,他清楚地知道哪些房间属于哪些人,清楚地记得以前的屠宰场、酿酒作坊、厕所“一条街”、绣楼、祭祀、土地庙、菜园子的具体位置,甚至记得哪个位置有什么样的树木……虽然后期房屋破旧了,但那浓浓的生活气息依然萦绕在杨老的脑海里。

时光荏苒,但等待老屋的却是繁华不再,那些当年的热闹场景都被“老屋人”打包带去了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留给老屋的只是多处房屋倒塌,几许落寞的身影。时至今日,老屋仅剩下33户人家。

杨家老屋始建于明代嘉靖10年(1532年),它静卧在天柱山后山的一片竹海中。也许是路远地偏的缘故吧,它受现代文明侵扰较小,依然保持着一袭静谧幽然的古香古色。

2017年,潜山与绩溪县、歙县一同被列为我省传统村落保护试点县。同年8月,潜山市发起了古村落保护和拯救老屋行动。

“与绩溪、歙县传统古村落、古建筑分布比较集中不同,我们当地的传统建筑大多散落在各处,与省内许多区县的情况相似,零散古建保护难度大。”潜山市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方跃告诉记者,传统建筑也是危房,很多房主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拆危建新”。还有一些房主搬离老屋,房子缺乏管理、年久失修,文物偷盗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这一情况,该市出台了加强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发展工作方案,对编制保护发展规划、开展建筑保护维修、加强建筑风貌管控、利用传统建筑资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对普查出的300多处传统建筑以及200多处古桥、石刻等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并对当地的传统建筑实现挂牌保护。

保护只是开始。在保护的基础上整合零散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有效利用,才是为传统建筑“续命”的关键所在。眼下,潜山市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万涧村合作开展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力求做到“面子”修如旧、“里子”宜人居,希望通过试点,探索传统建筑“活态”保护和发展之路。

“反哺”保护古村落

杨家老屋面阔进深,体量大,基本格局是三堂两厝,中轴对称,左右扩展,井巷连接,是聚族而居的“回”形单体的集合,具有皖西南民居的典型特征。

方跃告诉记者:“最初时可能只有几间核心位置的房屋,后来随着家族人丁增多,不断向两边扩建,逐渐形成成这么大的规模。”

老屋现有33户人家,好多人家已经搬离,有的迁址盖了新房,有的成了城市居民,如今留守的仅有6位老人,成了空心村。杨天宇说:“原来一直害怕老屋什么时候倒了。现在政府很重视,派专家来这里搞保护规划。”杨老说的专家,就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一班人。原来,为了探索古民居保护的新路径,潜山市把万涧村作为试点,聘请中规院对这里的古村落进行保护规划设计,潜山市也投入了600万元,作为万涧村古村落保护项目资金。

年轻的川妹子刘琳是中规院派驻万涧村的工作人员。她告诉记者,古村落保护,缺少资金是普遍性难题。将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是破解难题的一把钥匙。 “万涧离天柱山较近,我们做这里的古村落保护项目,就是想将游客引流到古村落来。”她介绍,根据规划,杨家老屋修缮后,可以利用省文物保护单位丰富的遗存,进行适当布展,办成民俗博物馆;对于杨家花屋那样的一般老宅,准备建成客栈,搞民宿接待。

“整个过程,让原住民参与其中,最终要让村民受益,从而激发他们保护古村落的内生动力。只有着眼于发展,保护修缮才好进行,保护才有永续性。”刘琳说。

万涧村共有30多处大屋,尤其是杨家祠堂为皖西南典型的南台北祠式建筑。可以说,该村古建价值较高,保护利用空间大。刘琳坦言,过去的保护举措仅仅停留在保护阶段,没有从保护入手,通过产业培育,反哺古建保护维修、反哺传统村落。乡村急需一个平台进行统一运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刘琳和村里的干部引导当地群众组建了一个回味乡愁专业合作社,开展生计项目,杨天宇是合作社牵头人之一。在杨老等人的努力下,村民对保护项目的前景充满期待,愿意以房屋、土地或资金入股,合作社由当初的9户发展到目前的81户。其中,杨家老屋的33户全都以房屋入了股。

“搭建好合作社平台,最终目的是支持乡村发展,积聚人气,调动村民积极性,推动大家共同保护和利用古建民宅。”刘琳告诉记者,合作社还将生态农业结合起来,通过从天柱山引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随着乡村振兴大幕徐徐拉开,有着古皖文化积淀和天柱山旅游环境的潜山古村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

[责任编辑:肖静]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