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梨园剧团焕新生——记固安县郑各庄河北梆子剧团

2019-01-21 11:30:11    来源:世界导报    访问: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戏曲艺术似已逐渐式微。固安县的“同乐会”戏班历经社会变迁、戏班生存艰难等问题,而今再现新生实属不易。

郑各庄村地处固安县西端清河之畔,位于县城正西15公里处,与涿州隔河相望远离城镇,此地民风纯朴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地域富饶。古代刺绣、150余年的河北梆子剧团、古香古色的建筑,走在郑各庄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气息、传统的魅力!

郑各庄河北梆子剧团简介

1885年,郑各庄的冯润生和刘某(艺名三刀马)到宫村镇“石化班”戏班学戏,从此,常年在北京演出。班主杨树芬是著名戏曲家,多次到宫廷演出,深受好评,慈禧太后嘉奖戏班,并赐杨树芬艺名“杨九霄”。刘某被社会传称“刀马三盖京南”!1908年,冯润生和刘某回村后,在乡亲们的要求下办起了“同乐会”戏班,他任总导演兼琴师,刀马三副导演,高标准培训演员和伴奏人员。剧种有河北梆子和京剧,以河北梆子为主。戏曲有《大登殿》、《三娘教子》、《捡柴》、《四郎探母》、《二进宫》等经典剧目。演员、伴奏乐师共30余人。经过几年的努力,郑各庄村的同乐会剧社在周边地区具有很大名气。

团长:代振

1947年,扩大“同乐会”戏班,改名为河北梆子剧团,含有京剧和河北梆子两个剧种。演员达到80多人,共有150多本剧目,整本的剧目有《红鬃烈马》、《十万金》、《秦英征西》、(秦香莲》、《摘星楼》等。其中《摘星楼》就是剧团的老师卢子恒编写,剧本由他儿子卢振英卖给了北京一剧团,以后传遍各地。100多年以来该剧团一直保留老剧本简谱和工尺谱,伴奏乐师也均有保留曲谱。

建国后中国的戏曲界得到大发展,郑各庄剧团培养的历届演员和伴奏乐师,先后有20多人分别到固安县河北梆子剧团、廊坊市、保定市、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的大连市、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内蒙的牙克石等地剧团,被招聘为骨干演员和琴师。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以后带徒弟传艺,继续弘扬国粹。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禁演传统戏,此后剧团开始学习排样板戏,主要剧目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在本村演出成功后又到各村演出,受到大家好评。1968年因村集体经济支持不足剧团停演。1983年恢复演出传统剧目,1987年因经费困难剧团解散。2003年曾有老戏曲爱好者重新组织起小剧团,因无经济保障未能坚持下来。

早期剧本

2004年王宗礼组织剧团,郭仕任总导演,包书芬任副导演,郭仕的徒弟有:冯亚光、李士林(已逝)、孙贺明、代均(2007年去世),2009年因种种原因停演。2008年19岁的李政在河北省板胡比赛中获得金奖。到2015年,本村建立了文化广场,大家热情又一次高涨,为了文化广场的落成庆典,大家利用了十几天的晚上时间赶排了《大登殿》、《双官诰》、《三疑记》,并且在5月6日成功演出,以此来感谢党的好政策和镇政府对他们的大力支持。

表演艺术分为生旦净末丑,生分老生(胡生)、小生、武生;旦分老旦、花旦、刀马旦、青衣,;花脸有架子花脸、铜锤花脸、黑头等;,丑分文丑、武丑等、各行都有自已的唱腔和演唱技巧。

伴奏有底鼓、板胡、二胡、笙、云板、锣、大鼓、唢呐等,本剧团130余年来传承起步高、训练严格、出成功人才较多。能够演出150多部传统剧目,也能演出部分现代戏。有《大登殿》、《三娘教子》、《捡柴》、《四郎探母》、《二进宫》、《红鬃烈马》、《十万金》、《秦英征西》、《摘星楼》、《秦香莲》等。

“同乐会”戏班传承人

第一代:冯润生、刘某刀马三,(1885年——1950年)

第二代:(1908年——1947年)冯显忠、冯显臣、代克勤、郭俊、冯显堂、冯润民等;

第三代:(1948年——1968年)郭悦平,郭耀刚、代信、郭林、王建业、张奎文、郭仕、包崇洲、冯显敬、孙良等;

第四代:(1983年——至今)王崇礼、代振、孙贺明、代均、代梅、代凤一、卢刚、包淑芬、郭希贤、冯跃昌、冯亚光、冯跃亭、谢克芳、代玉芬等

第五代:(2000年——至今)刘世友、袁常贺、王宗坡、代凤亭、王河、张彩英、代建影、孙继忠、李政、冯海洋等。

2016年,在代振、王宗礼、冯亚光、周振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 ,2017年郑各庄河北梆子剧团被固安县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又被廊坊市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代振团长介绍,河北省非遗办也正在加紧审核郑各庄河北梆子剧团,有望在2019年获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誉称号!另外代振团长还表示:2019年正在积极谋划演出证件手续落实,准备购置现代化舞台设备、广泛吸纳戏曲新生人才力量,重振郑各庄河北梆子剧团雄风,全力以赴将传统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我们既需要继承传统,又需要在继承中不断摸索与探讨,创新出符合时代特点,满足公众需求的戏曲艺术作品,这才是真正地传承发展戏曲艺术。

如果说,国家重视、政府资助、社会支持是发展戏曲艺术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几代剧团子弟的薪火相传,则是其待以延续不绝的内在动因,河北梆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潜隐在剧团的“集体无意识”中。弘扬戏曲文化、传承百年历史!愿固安县郑各庄河北梆子剧团历经岁月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公益记录者 门杏花)


[责任编辑:李慧芳]

相关内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