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画家徐家康:逸气干霄心到古

2018-07-03 11:00:0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QQ截图20180703103612

突然就看到一棵树。

高兵昌电讯 文/曾强

一棵黑白的古树。枯瘦,筋劲,虬曲,几乎没有叶子,丫丫杈杈。树身曲张而扭结,已然经历过太多的风霜雷电,雨打风吹,但似乎憋蓄着无限耐力;树干坚硬近枯,有的枝干断处虽已被撕裂成曲傲的丝,却依然有生命的消息在,叫人感觉酝酿着更劲健的张力,蕴含着更多的活泼泼的盎然生机。

荒树似太古,人心已郁勃。

虽然这只是黑白的无色的树,然树身似乎早已溢出斑驳的层层叠叠的彩,蕴藉着几乎随时可以冲破藩篱即将葱郁的绿;眼前虽然只是一棵树,但这树俨然并不孤单并不寂寞。这棵树,几乎每一枝就是一树的葱茏,每一干就是一丛丛的茂密,一棵树就是一片远古的森林!

这无疑是一棵“似而不似”已经超拔了物态具象的树,这是一棵没有丝毫被世俗污染的纯粹的树,这是一棵汲纳了中华文化精髓的精神之树。这树犹如一条沉潜苍莽的古龙,能够穿云入海,能够遨游九霄;这树也像长着“九万里”翅膀的鲲鹏,能够翻动扶摇,穿梭古今;这树更像是一幅远古岩壁上有些风化了的图腾,能给人以无限的希望,也能给人以澎湃的力量!

由是,叫我不由得想起中华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经》中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其实,这棵树,不是现实中的树,这是国画中的树。这幅树,构图大开大阖,用笔简爽老辣,笔精墨妙,叫人“唯观神采,不见字(树)形”。

这树,是学者型画家徐家康先生笔下的树,这是大漠胡杨,这是危岩古松,这是何等潇洒何等淋漓何等神逸的笔墨呵!

QQ截图20180703103627

QQ截图20180703103633

除了大漠胡杨,苍山劲松,徐家康老师还特别擅画山水。

如果说徐老师画胡杨、画松柏,主要张扬的是不屈的生命品格,出尘的超迈风骨;那么,画山水,我觉得凸显的是他的一种自由心性,一种人生旨归。如果说他画胡杨、画松柏表达的是他对事业的开拓和进取;那么,画山水,则体现的是他对内心的不断自我涵养和沉潜修行。

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必定一生在涵养,一生在修行。

徐家康老师从小就开始了对艺术的潜行。他有家学的艺术根基,受祖父教染,从小浸淫在艺术的氛围里,临习过《芥子园画谱》和《神策军》等碑帖;中学后他又专门从师学素描,学国画,学书法,不断夯实书法绘画基础;出身社会后,他拜著名画家程大利先生为师,现场品味大家艺术思想,近旁体悟不凡艺术宗旨。

程大利先生可谓当今研究黄宾虹艺术第一人,透过程先生的言传身教,徐家康老师在笔墨艺术上更与一代宗师黄宾虹接上了姻缘。他可以随时用“平圆留重变”笔法和“浓淡泼破渍焦宿”墨法,画出几可乱真的黄宾虹“厚润华滋”的“黄氏山水”。纵观目前中国画坛,追随一代宗师黄宾虹的“黄氏山水”者不可胜数,几乎成了流行画风,很多人还以此为业,以此为生。如果徐家康老师仅仅满足于此也不为过,这毕竟也是一般画家的正常选择。

但事实上,对于宗师的绘画,对于很多山水大家的绘画,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经典山水绘画,徐家康老师都狠下苦功学习。他广习前贤,兼收并蓄,味之再三;他广约博取,唯心所适,为我所用。他以“拿来主义”态度,从名师经典中取笔,取墨,取形,取法,取意,取韵,以此纵横和贯穿自己的“胸中丘壑”,而绝不拘囿于一家一法。

他的山水画,如《山色静好流泉不语》,如《白云岭上有人家》,如《造化无限山深水长》,包括他很多山水小品等,清雅疏澹,直蹈高古。他取唐代王右丞及五代 、北宋荆浩、范宽、董源、巨然意味,“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陈师曾语);他参宋人郭熙《林泉高致》画理,直入古法,笔墨从容,格调古雅;他又频频出入于元代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等四大家,品心味道,多与古贤悠游。

徐家康老师的山水画,再现传统而不袭陈规,古意盎然而潜心自得。他也从当今艺术界汲取有益的养分,但他完全摒弃了当代画家惯有的浮躁、轻率、潦草和夸饰。他的山水“以元人笔墨行宋人丘壑”,瀚游自然,高纵心性,从静寂空旷中观无尽万象,于荒疏萧瑟酿万千生机。显示出笔法精健、神逸势纵、气象古旷而不同时流的超拔画风。

有一种公论,书法家必须是学问家。其实,一位有艺术造诣的画家也必定是学问家。

近些年,画坛注重“以书入画”。很多艺术家包括程大利先生认为这是传统国画“以书法入”和“以思想入”的两者必备的基础之一。我认为其中至少有两点不可或缺:一是绘画如果光勾描涂染,缺乏线条的书法“张力”,必定“骨质”孱弱,气势萎靡,难以支撑写意绘画所需要的“硬度”和“强度”;二是画家学习书法,通过对文化经典和诗文的不间断临习,可以不断加强画家充实学问的自觉意识,开拓画家的思想维度,甚至可能激发和催生新的技法。

国画,说到底是一种文人画,是一种必须具有文化思想内涵或心性特质的水墨艺术,是“心画”。美学家朱良志先生说得好,“(文人画)绝非技术上形式上的艺术,而是一种破本体与现象二分观的纯粹的生命形式”。也可以说是生命形态的呈现。

因而艺术家的学问不一定需要特别精深,但一定需要博杂。博杂是拓宽艺术家思想和方法途径的不二选择。

徐家康老师学问就很“杂”。他是一位国字头书法家,不仅书法了得,多次入选各类大展,书法论文也曾在中书协全国“第四届书学研讨会”上获得大奖。他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教育专家,曾应邀在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给老师、家长做过上百期家庭教育讲座。他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编辑,编辑过200多种美术类、社科类及文学艺术图书,获奖众多;他是一位绘画收藏家,立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卷画”。他更是一位有思想有学问有品位的美术理论家和艺术评论家。他注重研究艺术理论,在研究中不断结晶出自己的理性思考,敏锐深刻,因而在1997年就被北京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为访问学者;他加强审美品鉴,仔细审视和观照同道的艺术成绩或得失。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评论文章共有近百万字分别发表在《文艺报》《美术》《中国美术报》《书法报》《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江苏画刊》《电影艺术》《丹青》《南方周末》《公关世界》等报刊杂志。

因而可以说,徐家康老师是位典型的“学者型书画家”。他的画,无疑也更契合“文人画”特质。

QQ截图20180703103650

古,是美学范畴中的一个词汇,是国画中浑朴、幽寂、荒疏、苍老的一种境界,也是一般人国画中很难具有的一种品质。古往今来人们都推崇和心仪古的意蕴、古的成色和古的感觉。即使平时,因现实社会巨变产生落差,人们也用“人心不古”这样的词来形容。可见“古”的稀缺。事实上,画史记载的能“古”的画家也寥寥无几。

但当代徐家康老师的国画,我觉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古。古逸。

徐家康老师无疑是一位十分理性而自在的画家。我相信他不喜喧嚣,他厌恶浮躁,但绝不是一个呆板无趣的人,他着重以绘画打造自己深邃而悠远的内心世界。因而他追古,怀古,寻古,造古,超拔而畅游于古。

他的“古”,表现在国画胡杨、松柏上,就是苍润、矍铄,就是虬结、劲拔,就是孤傲、静寂;表现在山水上,则是荒凉、寒沽,则是峭拔、浑远,则是散淡,静谧。他擅于“实处就法,虚处藏神(王羲之语)”,能够在几近无色的静寂世界中显示出灿烂多彩,能够在一片地老天荒的中展示活泼灵动,能够在古旧的氛围中彰显出风骨格调。“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因而他的画不沾不滞,气格高爽,古意盎然。

记得程大利先生曾评价徐家康老师的太行山写生作品,“一超直入如来地”。达到这种入禅入梵的画境,也就是古逸!

2018-3-20

书画家简介:

QQ截图20180703103700

徐家康,著名书画家,艺术评论家。1965年出生于南京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画家,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工作室画家,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南山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徐家康老师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画院,以及北京、深圳、杭州、苏州、山东青州等地的美术馆和画廊,以及私人收藏家收藏。作品入选首届江苏美术奖,第三届徐悲鸿奖全国中国画展,中国国家画院成立十周年邀请展,两岸四地华人书画精品展等各类画展若干次。个人画展“千秋笔墨——徐家康山水画展”第一回在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举办;第二回在北京琉璃厂大千画廊美术馆举办;第三回在北京现代收藏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着手为春——徐家康山水画展”在苏州彬龙美术馆举办。央视书画频道,搜藏网等都有视频报道。

(作者 高兵昌)

[责任编辑:王亚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