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月,湘潭大学法学院暑假调研团队围绕“少捕慎诉慎押”政策背景下“两卡”类帮信罪的司法治理”这一主题,在湘潭市的相关单位进行走访调查。此次调研旨在梳理有关“少捕慎诉慎押”政策背景下“两卡”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治理现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的依据。
“两卡”类帮信罪是指非法出租、出售、购买“两卡”进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所谓“两卡”是指手机卡、银行卡,其中,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结算卡,同时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即大众常用的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对于此种以为他人提供帮助行为的犯罪,相对而言社会危害性较低。而逮捕措施较为严厉,对公民权利形成高度限制,泛用逮捕羁押、公诉程序并不利于社会关系修复,因此,对于打击此类帮信罪而言,“少捕慎诉慎押”的提出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调研小组成员结合公检法机关办案的分析和专业研究人员意见,对“帮信罪”案件在现阶段的特征进行了梳理,主要有:犯罪手段比较集中、无业人员和初犯占比大、犯罪嫌疑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且年龄较小、串并案多发四个特点。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在实践当中的适用程度较低。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是减少社会对立面,建设更高治理水平的法治中国的生动实践,但这一政策并非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发展完善。运用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处理好帮信罪的捕诉环节,不仅事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治理,也关乎宽严相济政策的落实。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法学调研团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持,也为“少捕慎诉慎押”政策的具体落实提供了一定的对策建议。相信在政府、社会多方共同努力下,能够推动“两卡”类帮信罪的治理过程中的“少捕慎诉慎押”政策的落实,实现新阶段、高质量的发展和进步。(湘潭大学法学学部2021级法学专业研究生 邓小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