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6日电 (徐倩)尽管迎来严厉调控,但品牌房企2017年的销售业绩表却依然靓眼,进入千亿阵营的房企也增加到了17家之多。但素有“京城一哥”的老牌国企首开股份(股票代码600376,下称“首开”)2017年的业绩却成了品牌房企中的另类。
据其近日公布的2017年年度业绩预报显示,2017年首开共实现销售签约面积295.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4%;签约金额691.90亿元,同比上升9.65%。
与其自身相比,2017年首开销售业绩增速相比于2016年下降31.7%;从外部竞争看,不少同等规模企业的业绩增速纷纷超过50%。
第三方统计机构发布的企业年度销售额排名榜单显示,首开2017年从之前的第17位迭出30强房企之列,大跌16个名次。
首开董秘王怡分析,业绩增速放缓在计划之中,其回复称:“业绩的增长基本符合计划,项目都有固定的开发节奏。”
排名下滑16位
根据其公告,对比近两年首开业绩可以发现其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17年,首开共实现签约面积295.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64%;签约金额691.90亿元,同比上升9.65%。而在2016年,这两组数据分别为:签约面积296.93万平方米,同比上升41.35%;签约金额631.03亿元,同比上升92.65%。
和同规模房企业绩增长速度相比首开的业绩增长明显滞后。根据中原地产统计,41家上市房企合计销售额高达43782亿,平均增速同比上涨50%。从业绩排名前10名的房企来看,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保利在2017年的销售业绩增长率分别为73%、45%、34%、140%、47%。
原在2016年和首开规模相近的房企诸如世茂、新城、龙湖、旭辉等,在2017年的业绩增长率分别为48%、94.39%、77%、96%,均实现了超过50%的业绩增幅,同时也跨入千亿房企规模。
由于业绩增速的下滑,首开的业绩排名也落于人后。据克而瑞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显示,首开的排名为33位,相比去年的17位,剧跌16位。
由此可见,在房地产行业进入新一轮的规模洗牌时,房企的规模之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仅如此,首开“京城一哥”在北京的霸主地位也在遭受着冲击。
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7年首开仍然以255.3亿元的销售业绩位居北京房企销售额排行榜第一位,但紧随其后的泰禾、万科两家竞争对手的销售额分别为239.7亿元和226.2亿元,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尽管如此,首开董秘王怡并不认为首开的发展速度在放缓,其称:“业绩的增长基本符合计划,项目都有固定的开发节奏。”同时,其补充称:“一味追求业绩弊端很大,还是要实现从快向好的转变。”
熟悉首开的证券分析师认为,首开当前业务结构依然以京内项目的开发销售为主,受调控周期的影响明显。虽然在现有逆周期布局中实现如此成绩实属不易,但与龙头房企50%甚至以上的销售业绩增幅相比,首开的年度答卷实在难看。
利润承压
由于上市公司年报尚未公布,首开去年的整体利润表现尚未得知。而从其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首开的盈利状况并不乐观。
据首开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去年上半年首开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11.69亿元,同比减少1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减少66%。而2017年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13亿元,较2016年同期减少2.95亿元,降幅为24.4%,而这其中,转让深圳祈年等贡献8.6亿投资收益就占据了90%以上。
虽然去年的利润承压,但是,首开在北京仍有大量优质土储,此外2017年首开再度加大了在北京的拿地力度,这也成为不少机构仍然看好其发展的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首开去年拿地金额已经超过750亿元,前10月通过多种方式共新增土储328万平方米,已超历年全年水平。这其中,京内拿地占比达到65%,仍然维持其“京城一哥”的地位。
首开在土地市场上“出手阔绰”,但也带来了债台高筑的压力。截止2017年前三季度,首开的资产负债率达到81%,而净负债率达到165%。对于首开负债增长情况以及应对措施,人民网记者联系采访王怡,截至发稿时,并未有回复。
全国化扩张“暂缓”?
“一部首开史,半座北京城”,首开作为北京做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在北京的地位不言而喻。在北京严加调控的2017年,首开也依旧保持了北京房地产行业老大的地位。
但是,由于北京市场调控趋紧,首开在北京销售金额相比2016年还是有所下降,同时,京外销售金额并未有大幅度增长,也是使得其2017年的销售总额未能实现快速增长的原因。
另外,首开对京外的战略也在“摇摆”之中。从拿地重心来看,2017年,首开的拿地重心从2016年的京外转移到京内。2016年,首开还在积极拓展全国化策略,在其新增项目14个,北京仅获取1个项目,剩余13个项目分布在成都、福州、杭州、武汉等8个城市。2017年,首开的拿地重心又变为北京,北京单城拿地金额超过200亿元,占据全年拿地金额的3/7。
拿地重心转变是否意味着首开在收缩京外扩张?王怡回复称:“并不是收缩,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深耕,不再轻易扩张。”
今年,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北京等一线城市的调控不会放松,那么,对于首开来讲,怎样增加京外项目的产出力和周转速度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