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中宁枸杞甲天下

2018-08-23 11:33:08    来源:农民日报    访问:    

原标题:宁夏枸杞映红富民路

提起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色农产品,就不得不说大名鼎鼎的“宁夏五宝”: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二毛皮、发菜。其中,枸杞作为五宝中的“第一宝”被宁夏人亲切地称为“红宝”。要说哪里生产的红宝最好?当地人认为,“中国枸杞之乡”中宁县生产的中宁枸杞为上品。中宁枸杞究竟优在哪儿?近日,记者对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访。

中宁枸杞甲天下

中宁县位于宁夏中部,距离腾格里沙漠43公里,连绵的贺兰山在这里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沙漠东移。奔流不息的黄河横贯其间,滋润着中宁这片广袤的沃土。

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中宁便成为适宜枸杞生长的绝佳之地。据记载,中宁枸杞原名宁安枸杞,因明末清初中宁县宁安堡地区一带家家户户种植,完成了从野生枸杞到人工种植品种的转变,从此中宁县被称作“中国枸杞之乡”。

“天下黄河富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截至2017年底,全县枸杞种植面积20万亩,规模化种植面积达11.8万亩,占总面积的59%,干果产量达4.82万吨,综合产值达39.7亿元。

近几年,杞王、宁夏红、早康、杞芽、宁安堡、玺赞等60多个自主品牌发展迅速,中宁枸杞区域品牌价值达161.56亿元,跻身全国农业区域品牌前十强,多次荣膺“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登“2017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榜单,中宁枸杞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行走在中宁县街头,记者发现,除了大量销售枸杞的临街店铺外,就连道路两旁的路灯都是枸杞形状,枸杞已成为中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精深加工促农致富

“每年8月,中宁枸杞果色橙红,果身开始变软,果蒂开始疏松,这个时候最适合采摘,盛果每周采摘一次,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影响枸杞质量。”正在种植园采摘枸杞的农民王艳霞说,“在家门口,我们不但实现了就业,而且收入也不错。”和王艳霞一样,采摘枸杞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2017年,中宁县枸杞产量4.82万吨、产值39.7亿元。在枸杞盛产期的时候,有超过20万人参与枸杞产业的发展中,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现金收入大约36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3左右,也带动了很多年轻人回乡创业。”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局局长孟跃军表示。

家住大战场镇石喇叭村的张彦彪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枸杞10万余元。从2014年开始,回乡创业的他看准了中宁枸杞产业能致富,自己收购枸杞,通过加工后在电商平台销售。由于销量大、收购价高,很快许多村民主动把自家的枸杞送来让他帮忙销售。不久,张彦彪成立了合作社,并注册品牌。

作为中宁县首批培育起来的农村电商中的一员,张彦彪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刚开始创业没有什么本钱,问家里借了些,网店便顺利开张了。我希望借助电商这个平台,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去,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中枸杞只能泡水、泡酒和煮粥,中宁的枸杞主要以干果形式出售,说到底就是在卖原料,好产品也卖不出好价钱。再加上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增长空间越来越小,产业发展遇到瓶颈。要真正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必须把科技创新的文章做好。”孟跃军说。

近年来,中宁县推广“宁杞5号”“宁杞7号”等枸杞新品种5.3万亩,建成各类枸杞烘干设施707座,枸杞鲜果机械制干率达75.6%;推广枸杞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8万亩、12万亩和5.5万亩,枸杞精深加工产品由过去的4大类20多个品种发展到目前的7大类50多个品种,枸杞加工转化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达到20%以上,科技支撑明显增强。

针对科研能力不足的短板,中宁县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中宁枸杞商会会长周佳奇介绍说,为建立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中国中药协会枸杞专业委员会和中宁枸杞产业协会、天津杞源堂枸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实施了宁夏枸杞产业发展联盟8个领域科技合作项目,长季节栽培新技术推动枸杞鲜果实现四季供应。

宁夏红枸杞商贸有限公司是宁夏的一家以枸杞种植、研发、收购、加工、国内外贸易于一体的民营企业,在行业内很有话语权。该公司董事长周金科说,公司现在研发出的“金杞皇”牌枸杞纯发酵果酒已荣获国家专利。为了进一步提高枸杞产品质量,扩大对外贸易,公司扩大了生产规模,引进了国内外新设备、新技术,提高了枸杞干果加工档次和水平。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中宁县枸杞产业将利用3年时间,实现生产基地订单式农业全覆盖、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质量品质政府监管全覆盖、地级以上城市销售专柜全覆盖,力争2020年底枸杞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本报记者 高雅 杨瑞雪)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