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山西省忻州市规划发展杂粮产业见闻——从“粮忻”向“谷都”进发

2018-05-15 09:29:35    来源:新华网    访问:    

4月下旬,山西晋臻黄酒有限公司的袁长江领着省里的投资团队,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牵线,前往浙江省绍兴市取经。素有南绍北代之说的黄酒产业成为山西省忻州市发展杂粮产业的一个破题之作。他们从有机旱作杂粮种植入手,发展酿造业,打造有机晋臻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耕有7000年文化的中国传统黄酒的养身功能,发展康养产业。

2017年12月,山西召开关于支持忻州市创建“中国杂粮之都”专题会议,今年1月,山西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支持忻州发展杂粮产业成为省级战略。同月,山西省政府致函农业部,商请省部共建全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

日前,忻州市与山西省农科院合作共建的山西杂粮研究中心也进入实操阶段,中心将品种选育、农机农艺一体化、有机旱作技术集成等方面提升忻州杂粮产业发展水平。

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的行动,市场、技术、人才要素的集聚,意味着素有晋北粮仓之称的“粮忻”将通过全国定位、省级规划、地市实施的方式,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杂粮的“谷都”进发。

从玉米主产区调向杂粮主基地

忻州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是山西杂粮和玉米的主产地和核心区,素有“晋北粮仓”之称。忻定原盆地一直是山西的玉米主产区之一。

近年来,忻州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减玉米增杂粮,引进杂粮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大力发展杂粮产业。

目前,在全国杂粮种植版图上,小杂粮王国山西的杂粮种植面积保持在1500万亩左右,占到了1/10。其中,谷子种植面积全国第一,燕麦、荞麦、高粱第二。而在山西杂粮的分布地图上,忻州以320万亩的种植面积和年均60万吨的产量位列全省第一。

忻州市被称为“中国杂粮之都”,岢岚县、神池县、静乐县分别被授予“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亚麻籽之乡”和“中国藜麦之乡”称号。

“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短板和瓶颈,缺大龙头带动,有产品缺精品、有品牌缺名牌、有基地缺市场、有产业缺园区。”忻州市副市长裴峰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忻州市2018年正式出台了创建“特色农产品(杂粮)优势区”实施方案,规划布局红芸豆、糜黍杂豆、杂交谷子、马铃薯、燕麦、豌豆蚕豆、藜麦等杂粮发展的10个优势区及主产地,创建全国的杂粮原产地和主产区,以大基地做强做大产业。

同时,忻州实施开展杂粮产业“2468”提档升级战略工程,从基地建设、龙头加工、科技创新、品牌塑造、市场交易等环节发力,打造中国杂粮产业核心优势区。立足一县一业,打造“红芸豆、藜麦、亚麻籽、甜糯玉米、燕麦、小米、黄米、豌豆蚕豆、红薯、马铃薯”等十大优特杂粮之乡。

自此,忻州市从“粮忻”向“谷都”迈进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忻州市立足杂粮生产的比较优势,要从全产业链、多功能示范区和区域公用品牌等多个方面提升杂粮的产品价值,做好产业发展和带农增收的大文章。

政府与市场合力构建园区平台

“一台机器同时完成铺膜、穴播、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免除了间苗和除草,渗水地膜能使雨水下渗又减少蒸发。总之,是投入减少了,产量上去了。”在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现场示范会上,偏关县楼沟乡柏家咀村村民贺三仁咧嘴直笑。

渗水地膜谷子穴播技术,是山西农科院研发的一项旱作农业集成技术。目前,忻州市已在谷子产业中推广应用。这也是忻州与科研院所合作,为杂粮产业引进技术的新举措。

审视忻州杂粮产业,企业、人才、资本等要素的缺乏是短板。而引资引智的前提是政府搭建平台,栽下引凤来的梧桐树。

2017年12月,忻州出台了《“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建设总体方案》,搭建产业的引擎平台意图明显。按照方案,园区将建成杂粮研发创新中心、市场交易中心、产品文化展示中心、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中心、康养体验中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预计总投资8亿元以上。

通过产业园区这一平台,为杂粮产业发展汇聚科研、市场、资本、企业人才等多种资源要素。园区实现科研创新与生产推广结合,为杂粮高产种植和精深加工提供技术支撑;产品展示与品牌宣传结合,成为对外的展洽窗口;仓储购销与物流集散结合,畅通市场流通渠道;电商营销与快递配送结合,构建杂粮电商园区;美食体验与科普参观结合,打造杂粮文化旅游观光园。

做强产业,就要做市场所向。不久前,一份关于“杂粮市场交易中心总体筹建”方案,在经过反复讨论后被忻州市政府正式批复。

杂粮交易市场将通过吸引全国杂粮生产加工企业、电商营销平台及快递运营商等入驻,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交易体系和经营体系。同时,企业在政府的引导与规范下,按照示范区统一标准,形成生产基地和加工产品的标准化,构建起农产品从基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全程溯源监管模式。

在这一方案下,山西金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资3500万元,忻州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注资1500万元,共同注册成立“忻州粮忻谷都杂粮交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忻州杂粮交易市场。

这也意味着,政府服务、市场孵化的合作机制,企业自主、市场运营的运行模式在产业体系中确立。

园区即产业孵化器,在政府与市场的合力下,忻州杂粮构建了自己的科技支撑和市场渠道,补齐了生产小农户想干干不了的短板。

功能与跨界支撑产业融合

今年年初,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被山西名优土特新产品协会授予山西名牌农产品。

为此背书的是,该公司发展藜麦绿色种植、加工、研发。公司基地总种植面积2340亩,藜麦新品种培育基地50亩,有机藜麦种植基地1000亩,已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主打养生,开发出藜麦米、藜麦饮粉和藜麦酒系列产品。

瞄准精细加工,代县丰裕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红芸豆有机种植的基础上,配备了红芸豆加工生产线。经过生产线筛选,实现了红芸豆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无杂质,公司的产品还成功出口到韩国、英国等国家。

瞄准休闲体验,忻府区东楼村鑫通农业专业合作社在杂粮和蔬菜种植基础上,开辟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教育、采摘等特色消费内容,成为农民朋友的科普示范基地、城镇市民的生态观光基地,学生实验的体验基地。

从功能出发,挖掘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元素和内容,正成为忻州杂粮产业的新势头。

这意味着,产业融合园区理念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始显现。在规划之初,忻州就将小杂粮产业融合核心示范区定位为集生态教育、休闲养生、旅游集散、文化传承、美食体验、康养居住、展示交易、新品种研发、检测检疫、仓储物流、电商数据等多功能平台。

从功能出发,杂粮得以深度开发,产业延伸融合,产品品类丰富的同时,杂粮的综合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又赋予杂粮产业休闲观光、康养、农事教育等多元功能。

得益于此,2017年,忻州杂粮种植面积达到330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有160余万亩,“三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合作社达到110多家,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210家。在产业扶贫中,仅休闲农业就带动了500户贫困户1700余人,人均增收600多元。

“我们的目标是,要将‘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杂粮科技研发创新中心、杂粮产品与文化展示中心(杂粮博物馆)、杂粮市场交易中心(杂粮商城)、杂粮电商营销中心、杂粮产品质检中心、杂粮康养体验中心,成为国家级杂粮交易大市场及中国杂粮交易所,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裴峰说。

[责任编辑:李美春]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