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延安日报|“圣地蓝”何以这样蓝

2023-01-10 08:45:4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2022年12月31日晚,市环境监测站内灯火通明,值班人员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监测仪器的屏幕。再过几分钟就要进入2023年了,我市2022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数据马上就要出炉了。

08464970811365634_68.jpg

24时,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数据定格到了329天,值班室沸腾了,“329天!同比增长4天。”

从2014年延安实行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一路攀升:2017年313天,2018年315天,2019年323天,2020年339天,2021年325天,2022年329天……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也引发问题和思考:延安的蓝天为何变多、缘何而蓝?对延安人民而言意味着什么?我们还该做些什么?

从黑烟盖城到蓝天白云

“蓝格英英天上飘过来一圪垯垯云,一没事就爱到妹妹家门口上转。”陕北信天游里,滚烫的爱情让人沉醉,洁净的空气也让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蓝天白云变成了期待,呼吸新鲜空气变成了奢侈?

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延安很多地方被一层灰色笼罩。那些年,可以说在油煤能源工业的带动下,延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企业逐渐增多,但随之生产排放的废气浓烟也大量增加。不仅如此,家家户户做饭、烧水、取暖都要靠烧煤,且大多是有烟煤。这导致延安遭遇了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老百姓苦不堪言。

72岁的李大爷在延安住了40多年,回忆起过去的烧煤取暖经历,他连连摆手:“脏、麻烦、危险,还费钱!”李大爷告诉记者,原先一到冬天,都烧煤取暖,家家户户冒黑烟,空气质量差,还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说到这儿,1997年到延安创业的浙江青年赵旭也连连点头。他说,那时候,冬天早晨爬上凤凰山,灰蒙蒙的烟尘飘满半山腰,将一座城笼罩。白衬衣领子穿上一天就变灰了。

蓝天不是希望,而是200余万延安人的共同愿望。究竟怎样做,蓝天白云才会越来越多呢?

1998年,延安在全省率先拉开了大气污染治理的序幕,开始了以“转换煤种”为主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鼓励群众使用低硫、低灰的无烟煤。仅冬季,城区烟尘排放总量较1997年同期就减少近60%。

岂止于此,从2005年开始,延安又以“转换煤种、集中供热、气化工程”三大措施并举的新思路,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从2012年开始,在强化已有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又按照“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措并举的新思路,全面深化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成立“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市区内所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实行清洁能源、引入“一市一策”专家团队、逐步推进热源并网、锅炉拆改、清洁取暖……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彰显二十多年来延安大气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绩。

“大烟囱,冒黑烟,晚上星星看不见,一年吸掉半块砖。”

“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

…………

这些表达对空气质量不满和无奈的延安民间“顺口溜”如今已经成为历史。

现在,每逢蓝天白云、阳光明媚的日子,不少延安人的微信朋友圈就会掀起一场“摄影大赛”,唯美的心情短语也是层出不穷,表达各自幸福和惬意的心情,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呼吸畅快和甜蜜。

“这样的蓝天白云,随手一拍就有大片既视感。”“故乡的云。”1月2日和3日,市民王先生接连在微信朋友圈晒了两组照片,记录了他在自家阳台和城区路上见到的蓝天白云美景。他在留言和好友互动的过程中说:“纯净湛蓝的天空,白云飘飘,是如此美丽又治愈。”王先生的照片还引起了众多外地好友的兴趣,均表示要抽空来延安游玩,亲身感受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抬眼看见“圣地蓝”,满目美景醉人心。不得不说,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延安的标配和常态。

这样的蓝天,有我们一份力

治污不应等风,而要靠人。

每天清晨走出家门,鲁旭都会习惯性地仰头看看天空蓝不蓝。

鲁旭是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干部。几年来,他和同事们走遍延安重点工业企业,紧盯污染物排放,用心用情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工作,为延安的蓝天白云不懈奋斗。

环境执法是项“苦差事”。在与鲁旭交谈中,记者得知这样一个故事:2022年夏天的时候,他和同事要利用5天时间对6家企业28个大气环境问题进行全面精准排查。但环境问题比较隐蔽,要通过蛛丝马迹才能探寻真相。为此,鲁旭不顾中暑引发的身体不适,执意爬上40米的高台,对企业大气在线监测设备参数设置、污染物浓度等进行细致核查,待核查结束后已经晕头转向。但为了进一步锁定证据,还需对企业锅炉采样口设置以及是否存在旁路等情况进行核实。这时,鲁旭不顾劝阻又一次爬上了150米高的锅炉。

对此,鲁旭说,爱一行,干一行,是兴趣使然,而干一行,爱一行,是责任使然。他的梦想就是扮靓家乡,拥抱绿水青山,享受“圣地蓝”。

城市大气治理,生态环境部门冲锋在前,但这并不是其一家的事。除城管、交通等部门外,全民参与的格局已经在延安形成。

延川县大禹街道办副主任高艳就是其中一员。

“这个炉子不仅操作起来简单而且发热量大……”2022年12月26日一大早,高艳就来到马家店村,开始挨家挨户给村民讲解改造炉子的好处。

原来,在普及推广生物质专用炉具和生物质燃料入户中,部分村民觉得价格并不便宜,害怕价格高效果又不显著,提起改造都打退堂鼓。

村民异常的心理引起了高艳的密切关注。为此,她经常上门给村民解释改造的好处,渐渐地,有些村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进行了改造。新设备使用的反响不错,越来越多的村民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进行了煤改生物质、煤改电等方式的改造。之后高艳还进行了回访,针对村民反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问题,她都积极帮助村民寻找问题原因,并联系工作人员及时解决。

“现在在村80%的居民都享受到了清洁能源改造带来的好处,也可以温暖过冬了。”高艳高兴地说。

像高艳这样的基层工作者在延安还有很多。他们的理想淳朴而坚定,就是让延安人民能自由、幸福地呼吸。

同一天,市“一市一策”治气专家组成员张起龙也没闲着。

早晨8点刚过,张起龙手机上显示的一个数据让他和同事紧张起来。

“姚店镇,PM10浓度高达226微克每立方米!”经验提醒张起龙,这周边可能存在地面扬尘。

“城区大大小小的工地都在我们的巡查范围,必须高度重视。”沿着熟悉的路线,一个小时内,张起龙他们巡查了3个重点工地,在一个河体开挖项目内,发现了多处黄土。

“施工现场物料堆放要百分之百覆盖。”张起龙马上联系执法人员和工地负责人,要求立即整改。两个小时后,裸露的黄土已覆盖。

“大气污染治理,关键得靠人,说白了就是把每件事都靠实了。”这是张起龙的认识,也是延安治污的“法宝”。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干群一起守卫蓝天白云中,我们感受到了延安这座城市的发展初心。

这是一座以“为全市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为初心的城市,延安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更知道自己的职责与目标。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相信,拥有为民情怀的延安将走得更远,也将迎来更美好的蓝天。

合力再攻坚,让天空更湛蓝

抬头可见的“高颜值”,是延安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佳答卷。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空气污染原因复杂多样,延安大气治理仍处在负重前行、任重道远的阶段。

08483444678315804_68.jpg

前段时间,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在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巡查时发现,某重点排污单位存在涉嫌超总量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行为,执法人员立即赶赴该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和现场取证。经核实,该排污单位氨氮排放量超出许可排放总量1.45倍。市生态环境部门向该公司下达责令整改与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80万元。

可见,延安大气治理工作还存在不少治理短板和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到底是什么?

“延安大气治理工作确实存在不少难点。”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主任刘志彪说,这些难点包括:部分重点企业单位大气污染治理意识薄弱,作业现场污染防治设备配备不全或闲置;春节期间燃杂燃非管控不到位、查处有盲区;生态环境队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才能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

前些日子,记者走进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在产品展示区,摆放着石墨烯电热膜、电暖器、电暖画等各类产品。

在延安市圣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燕的介绍下,记者了解到,这是该公司以“圣烯红”为品牌打造的各类取暖设备。为了解产品的清洁取暖效果,2021年取暖季,他们还特意在宝塔区选择了石佛沟村和高家园则村这两个城中村做试点,没想到广受群众好评。

群众的认可是前进的动力。张小燕说,今后,他们将结合延安“煤改电”项目,推出更多清洁取暖产品,以“圣烯红”助力“圣地蓝”,为延安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是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主动担当,参与到延安蓝天保卫战中来。我们也相信,有这样的企业助力,延安的蓝天白云一定会越来越多。

当然,支撑企业助力“圣地蓝”的背后,必不可少的是延安对大气污染治理的信心和决心。

在与刘志彪交谈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刘志彪说,蓝天白云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后,他们将从PM2.5和O3协同治理方面入手,坚持扬尘源、移动源、工业企业源、涉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源治理为重点,以精细化管控、超低排放、无组织排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延安大气治理水平。同时强化属地管理、行业监管、企业主体责任,真正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属地严格监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气污染治理新格局,持续改善我市空气质量。

尽管蓝天变得一年比一年蓝,可市民们对环境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

市民刘海荣告诉记者,外地的亲戚都说以前延安的天是灰蒙蒙的,现在来延安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非常羡慕,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他希望政府加大对山体居民燃煤的补贴,引导市民对环保型煤的使用,让延安的天更蓝。

市民刘勇说:“以前遇到黄风天,吹得人都不敢大口呼吸,现在几乎没有这种情况了,希望政府继续加强石化、煤化等重点企业的监管,让咱延安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国刚表示,大气污染防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延安将以持续攻坚不懈怠的务实举措、狠抓落实不放松的强烈担当,全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紧盯城区空气优良天数目标不放松,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用必胜的决心、拼搏的意志、激情的状态,坚决打赢延安蓝天保卫战。相信只要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们一定能迎来更多蓝天白云,让更美的“圣地蓝”、更好的生态环境增进民生福祉。

记者手记

让延安的天空更蓝

天空变蓝了,空气清新了,人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了……采访中,记者感受到,百姓之忧,就是政府之急。延安,这个昔日被污染困扰的城市,正在逐渐显露出动人的容颜。

在这里,政府部门用制度为蓝天白云护航,普通百姓努力践行、从点滴做起为蓝天白云添彩;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人以身作则,成为守护蓝天白云的实践者;在这里,大家可以共同享受着蓝天白云所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春天踏青、夏天露营、秋天遛弯、冬天爬山,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出户外,感受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的美丽延安;在这里,无论哪个季节,都能感受到延安这座新生城市的盎然生机……

要知道,大气污染治理从来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不是某些人、某些部门的事,而是一场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攻坚战,尚需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共同行动。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为之付出不懈努力,少开空调、少开车、少燃放烟花爆竹、不在户外烧烤……只要有耐心、有信心,就一定能够打好大气污染防治这场攻坚战,让延安的天空更蓝。

08485747244662960_68.jpg

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柳暗花明。其实换个角度看,困难与挑战,也正是让蓝天白云常驻延安的潜力和机遇。延安各部门可以此为契机,适时倾听群众意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等,为经济转型发展提前谋划,为蓝天常驻筑牢根基。

相信新的一年,随着蓝天保卫战深度推进,延安的天空将更蓝,空气将更清新。(来源:延安日报  记者 延媛)

[责任编辑:赵虎]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