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潘峰:用镜头诉说南京故事

2022-08-10 10:32:07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他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生活在最具文雅气质和浪漫气息上海路。

他少年成名,不到而立之年即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国家籍会员。

他喜欢“创造型的摄影”,用镜头诉说南京故事。

(潘峰生活照)

他说自己是梧桐树下的南京孩子,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南京的人情风物。

他是潘峰,摄影师,2006年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019年出席美国戴维斯电影节。

潘峰朗读作品《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们的船便成了历史的重载了。我们终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丽过于他处,而又有奇异的吸引力的,实在是许多历史的影象使然了。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上海路,无论是南大与南师大所带来的文雅气质,还是满街法国梧桐飘然而下沉淀着年代感的浪漫气息,又或是随处可见的创意店铺,都令这片南京传统的核心区域,熏染着浓浓的文艺气息。

这里,就是潘峰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

“因为工作,现在每年会有一半的时间在美国旧金山。但因为南京这里同样也还有许多的工作,所以大概一个月往返一次。”

(上海路)

潘峰说,每次回到南京,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总是让他有舍不得离去。

对于潘峰来说,南京与旧金山之间的航线,一端是故乡,另一端是远方。

“南京的城市氛围一直没变,处处点缀有草木气息,四下弥漫着江南烟火。每次回到南京,总时时被勾起儿时的记忆。 ”

(潘峰作品)

潘峰说,他的摄影是“创造型的摄影”,他先后为百度总裁张亚勤、仁恒置地董事局主席钟声坚、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华语歌手/演员吴奇隆,作家叶兆言、纳米材料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等国际知名人物设计形象。不同于传统的摄影师,潘峰的相机不仅仅是记录,更多的是创立与塑造影像独特的气质和内涵。他的作品中带着一种独特的印记——崇尚唯美却不呆板,宣扬叛逆但不乖张,演绎时尚却非另类。

潘峰用镜头诉说南京故事。

“有一次,我接拍了一个以民国人文背景为主题的拍摄工作,需要从中山门,沿中山饭店、总统府、长江路、南京图书馆、1912街区这一系列人文建筑拍摄。当时是夏天,按说酷暑难当。可几天的拍摄工作中却越拍越觉得清凉,越拍越舒服。厚厚的梧桐树叶庇护着我,沿途的风物风景也给了我无数创意和想象。那次拍摄十分顺利,效果也特别好。天时地利人和!”

凭借个人的天赋与努力,以及对美好事物与生俱来的敏感,潘峰成名甚早。

(潘峰)

“我是一个舞者,用我的相机在艺术与商业客户的现实诉求之间轻盈舞动。发表最多的,还是时尚人像,我喜欢用我的相机我的眼,塑造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精灵。”

在潘峰眼里,用“大萝卜”来形容南京人是最贴切不过的。

“很多人谈起南京都会称南京人为‘大萝卜’,我觉得有趣,常常也如此介绍自己。其实‘大萝卜’并非是贬损,而是一种褒扬。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自然传承着一种皇城特有的尊严与大气。这种气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南京人。南京人很宽容,很憨厚也很热心,没有人为划分的区域观念。‘大萝卜’这种称谓体现了南京人性情中的大度与包容。”

潘峰很认同叶兆言对“大萝卜”的描述:“南京大萝卜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六朝人物精神在民间的残留,也就是所谓“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自由散漫,做事不紧不慢,这点悠闲,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悦读南京,我是朗读者”全媒体活动,是由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南京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京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周末报社承办的,是南京市第二十二届读书节特色活动之一。

活动通过征集朗读者朗读与南京有关的文章、诗歌,展现古都南京的六朝底蕴与人文魅力,并进一步提升书香南京的文化气质。

活动将“朗读者”的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朗诵作品与其对南京的深厚感情相结合,选取优秀的文学作品,讲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故事,用最平实的情感宣传南京,实现了以文化人的引导作用。

[责任编辑:辛文]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