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四川隆昌:“示范带”带出美丽乡村“振兴路”

2022-04-28 14:27:43    来源:中国网    访问:    

从“示范区”到“示范带”,四川省隆昌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全新“舞台”,通过全面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川渝毗邻地区产业合作示范区和成渝地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先行区,总体按照“136”建设思路开展示范带建设。即:坚持建成川渝毗邻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一个总体目标”;突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三大创建工作”;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生态发展引擎、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六大行动”,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集聚效应,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将形成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带”的振兴辐射带动全域乡村振兴。

据了解,隆昌市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13个镇(街道)17个村,总面积81.98平方公里,人口6.2613万人,党组织31个,新型经营主体124个,2021年村总产值17.3383亿元,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个。综合考虑交通、产业、资源、人文等基础条件和优势,按照“线路可通达、自身有特色、发展有潜力”的要求,将示范带分为农旅融合发展示范片、绿色循环种养示范片、内荣现代农业示范片、粮经复合种养示范片。

四川隆昌:“示范带”带出美丽乡村“振兴路”

图为:隆昌市胡家镇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

以胡家镇为例,作为隆昌乡村振兴示范区,胡家镇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按照“田里稻虾、土里柑秸、坡上粮草”的立体空间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打造万亩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该镇已布局稻田虾集散中心、电商服务中心,建立虾田米加工中心、科技成果和展示中心,正在发展稻虾观光垂钓园,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可行之道。

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效应。

整合行业资源,使各种业态融为一个整体,互为补充、互相支撑,打造一条内容丰富且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产业链。截至目前,已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000余万元,用于同心村、双龙村、蒲芦村新改建机耕道路约10公里,改造高标准农田400余亩,配套公路桥、生产便道、排水渠道等产业基础设施,助推胡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投入80万元完成胡家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发展、三产融合发展、农文旅协同发展等方面专项规划编制,明确了下步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和方向。目前,胡家已发展稻渔产业1.2万余亩,其中标准化稻渔产业8000余亩,标准化稻渔基地35个,发展智慧化高标准柑桔示范园2000余亩,种植粮草500余亩。

四川隆昌:“示范带”带出美丽乡村“振兴路”

图为:隆昌市胡家镇乡村振兴示范区

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巴掌田”变成“整块田”。

胡家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建设,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稻虾”产业,截止目前,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余亩,实现“小改大”“曲改直”“坡改梯”,粮食播种面积增加3%,使“巴掌田”向“整块田”转变,使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实现产业发展的标准化、机械化、规范化。配套柑秸、粮草等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产业规模、熟化农业增收效益。目前胡家镇可年产优质水稻4000吨,产值达1700万元;年产小龙虾1000吨,产值达5500万元;高标准柑桔和粮草产值1亿元左右。

多措并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以“村集体+N”的形式为重要抓手,创新“村集体+业主+资产”转化一批,“村集体+农户(贫困户)+产业”带动一批,“村集体+业主+服务”提升一批三大模式,实现农户、业主、村集体增收同步化。农户增收。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可获得平均600元/亩的租金,通过务工可获得80元/天的收入。贫困户增收。依靠产业扶持资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保底分红+利益分红”等模式,贫困户可保底获得产业扶持资金5%的收益,人均增收600元/年。村集体增收。村集体通过土地托管、改造增值、租赁增收等途径,以60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统一以900元/亩的价格转包给稻虾业主,从中获取土地溢价300元/亩。通过产业发展,示范区内各村集体年收入均在15万元以上。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9年聚焦“三农”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农村是希望的田野,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隆昌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后,将助推“五大振兴”落地见效,真正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供稿:隆昌市乡村振兴局 张晓慧 胡家镇政府 谢蔺)

[责任编辑:邱英]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