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梅山峰:把黑茶“哲思”成了景点

2019-09-24 13:46:20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杨建长/报道)9月22日,新化县梅山峰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连生从长沙参展“2019中国食餐会”归来,给我带来他的创新创意产品——《娄底印象》之“湘中茗片”(黑茶薄片),像一本厚厚的景物书,淡蓝的色彩,古朴的底蕴,芬芳的茶片,我喜欢极了。于是,总想“看图”写点文字,但觉得确实很难。一是在于我不懂茶,心存敬畏,唯恐自己的“浅薄”亵渎了连生老总独创炼化的承载了他“思想”光芒的文字;二是在于即便是对这本“薄片”书有文字上的一些触摸,也不足以触及其中的每一个“经典”。甚至有了解读其每一首“诗”的冲动,但终究没有行动,问题是在反复品茗中,得到了一次次不同的“感触”,甚至推翻了原有的“认定”。

时间就在这种纠结中过去两天了,我似乎还不能等待自己对诗认知的成熟,为此唯有怀着一种不踏实来直面、感知、审视连生兄弟的好茶了。在当下新的时代,社会的演进,消费触动了茶人思想的神经,茶品也在暖春中开始复苏,其生命力倔强地不懈地破土、萌动,陈连生似乎完全感觉到了茶业强大生命气息的存在。他的茶,远远超越了乡土情怀,甚至穿透了当今这个“速朽”时代世相的表达与困惑,穿越了茶艺至高的表达人性。

他对“茶旅”结合这一“茶礼”高地的占领,对于“梅山峰”出品来说,意义无比前瞻。在我看来,这是接续传统茶文化的一种选择,是千年华夏文化涌动魂牵的必然,是陈连生茶情茶性勃发的使然。茶情茶韵,使得他在现实中与历史和文化结缘。我总觉得,不大言辞的陈连生是一位生命的智者,能在茶叶上运用儒家的积极作为,在生活的困惑中用佛家的隐忍化解,在产业运作上,他也似乎感悟了道家的终极哲学思考。所以,他作为茶人,完成了思想上艰难的穿越,通过一隙之灵动,接通了文脉,也接通了天地气象。

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茶人就是一种与世界“揉捻性”的存在。没有与世界的“揉捻”,就没有与历史、社会演进的“融合”精神,就没有伟大的茶圣陆羽光照千秋史册。这种“压缩”,用诗句表达,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对自我与世界的高端审视;这种“包装”,是茶人内在情绪的反映,最后凝结在每小盒“黑茶薄片”景点的数行文字间;这种“加持”,不一定体现在“茶汤”里,所以构成了“多重”交织的丰富内在世界,外在呈现一种“书香”的状态。真正的茶人绝非“喜形于色”之辈,而是大象无形,大音无声,大智若愚的潜藏,是把“茶香”纳入内心的“哲思”。

苦涩是茶穿透性超越感的本源。遥想陆羽,曾仕途失意,故国周游,神思追远,寄情神魂,成就《茶经》。这也是对历史演进的“揉捻”,让茶魂流传了千年。

在陈连生的《娄底印象》里,我已然读到了“娄星广场”的阔达,“紫鹊梯田”的云海,“梅山龙宫”的幽深,“国藩故里”的荷花与“熊山古寺”的悠远,“湄江波涌”的细漾,“冷江波月”的崎岖,“渠江茶溪”的灵动,读到了这种凝结的条索,读到了茶人思想对历史的穿透,对那天地尘世的追问,对自我磨砺的审视。茶是对人世间“虚无”表象的穿透,对最自然本质真象的直击和对具体及抽象世相的涵盖与撞击。

陈连生的茶中也有对中华主流文化的传承与敬畏意识:一片片陌生的叶/在一罐沸腾的水中/彼此相识,喜结金兰/一道进入人类经络/高超的医术被一片片黑块典藏于在民间传诵……他惊异发现/自己是上帝处方中/一味低廉的圣药

中华主流茶文化所构筑的包容、和谐,似乎才是产业的出路,陈连生始终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跃动的薪火,这么多年炽热的情怀,恰恰是今天中国人精魂开始回归的前瞻如炬般凝重的目光。而他的茶,从具象到抽象,完成了产品哲思的终极表达,彰显着茶人包举宇内的“广博胸襟”。

因着对历史文化穿透意识,因着从经典古典出发的行动,因着对《红茶薄片》《白茶薄片》《黑茶薄片》等典籍终极审美的体悟,陈连生的茶回归了中华文脉,他的创新,茶感就更灵动了,扑捉那一刹那的灵动思绪就更得心应手了,可谓情到位、信手俯拾,其品性也就自然“茶韵天成”了。

或许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完美,原本就是残缺构成的。放眼历史长河,完美者如陆羽、苏轼、文天祥等等,他们终究无法阻挡历史的大潮,而是愈行愈远。因为历史的演进原本就是一种残酷的变革,所以历史往往为强权所把握。而我们现实生活,是不是也有着这种意义呢?茶人都不是理想主义者,是他们用苦涩的“光辉”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至于何时到达彼岸,他们一直在路上,既然在路上,就会有风急浪颠。这不仅仅是茶人陈连生,更是某种状态之中的你和我。

人们期待着陈连生和他的“梅山峰茶业”有更多、更好的产品问世。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