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新化县琅塘镇:做强精品产业,走出小康之路

2018-11-29 13:45:39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中国基层网讯 (通讯员:刘婧  廖洁)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新化县琅塘镇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从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教育扶贫等方面下功夫,改变了琅塘的面貌,奏响了脱贫攻坚最强音,“绣”出了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新画卷。

14070858331178979_75.png

(琅塘全景图)

琅塘镇位于新化县西北边陲,地处娄底、益阳、怀化三市交界地,滨临资水,毗邻安化,有娄底“西大门”之称。全镇国土总面积12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8.2万,是新化县历史名镇、库区大镇、工业强镇、边贸重镇、交通要镇,娄底市特色小镇建设试点镇,全国“水阀片之乡”。

近年来,琅塘镇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产业优势,构建“4+2+2”产业模式,引导“产业合作社+贫困户”,加速推进贫困户增收脱贫,推动精准脱贫见实效。

14074012669795832_75.png

(琅塘镇五星村伍石忠旧房)

就业促生活:家门口干活“生活工作两不误”

琅塘支柱产业电陶企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产业扶贫帮扶政策,主动承担社会扶贫责任,为了使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出来后有事做、能致富,琅塘镇在后续产业帮扶上结合镇域电陶产业、水暖产业发达,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以及商贸繁荣等特点,做起了特色文章,把企业引到了搬迁户家门口。通过“企业+贫困户”模式,创建就业扶贫车间12个,帮助贫困户实现“生活工作两不误”,现已安置贫困户劳动力65人就业,人均月工资可达2500元。

140819391995451_75.png

(琅塘镇党委书记曹利生在万亩茶油基地指导工作)

伍石忠是琅塘镇五星村村民,在搬到该安置点之前,因自身患有多种疾病、妻子患精神病,经济条件很有限,他们一家只能和其他几个兄弟按照每人分一间房的方式挤住在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里。直至2018年2月10日,按照镇里的政策领到了安置房钥匙,这个三口之家才在新房子里第一次宽宽松松过了个新年。

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伍石忠一家分到了面积达75平方米的户型。虽然墙壁地板没有多加装饰,但相比之前住在山上时的不便,道路整洁、规划合理,太阳能路灯、垃圾处理池、绿化等配套一应俱全的安置点,让他乐呵着称“这是住进了城里的小区”。

14083485157049023_75.png

“以前住山上,没有马路,下山购物求医很不方便。”自搬到五星安置点后,这些在伍石忠看来都变得便捷起来。此外,伍石忠对于搬新家还有另一个最大的感受。

由于妻子需要照顾、儿子还未成年,勤劳肯干的伍石忠此前虽有外出务工的打算,但仍然只能在家做农活。“我报名的是水龙头组装工。现在一楼门面是厂房,企业生产后,下楼就可以上班,下班后上楼就可以到家。”伍石忠上班6个月以来,月均收入达到2800元,有效的调和了照顾家人与打工赚钱的矛盾。

产业促生产:打造“4+2+2”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对于产业扶贫而言,如何通过传统的“输血”式扶贫跨越到“造血”式扶贫开发,在琅塘大地上,一场产业扶贫攻坚战鏖战正酣。

党委书记曹利生说,“我们要充分利用琅塘的工农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培育更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和种养大户,让他们尽快建立起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村、贫困群众发展经济。我们将紧紧围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生态观光打造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特色扶贫产业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贫困群众谋‘钱途’,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琅塘镇在保持生猪养殖、油菜等传统农业的同时,着力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全镇建成河鱼、青蛙、肉牛、

蔬菜、西瓜、草莓、桑葚、火龙果、黄桃、油茶林、油菜等特色产业基地10余类。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吸引着周边县市区的人们来休闲娱乐、采摘瓜果等等。

14091235402214604_75.png

镇党委、政府着眼产业优势,进一步壮大产业势能,发展农牧养殖业,采用“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现已形成“4+2+2”的琅塘特色农业结构,即1000亩青蛙基地,1000头养牛基地,1000亩黄桃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00亩油菜基地,10000亩茶油基地,1000个贫困户在镇域企业就业,1000个贫困户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农业产业化发展蓄势待发。

“80后”工商大学生黎明敏锐的嗅到了农村产业项目的商机,义无反顾地选择在这个被确定为娄底首批“特色小镇”里,流转150多亩次生潜育化稻田,建起了“华誉青蛙养殖示范基地”。黎明说,“我们做青蛙专业养殖起始于2014年,主要市场是重庆、武汉、上海、西安、深圳等地,按活蛙一般市价50元(高的65元)一公斤计算,有近10万元的年亩产值,投入产出比可达1:8。琅塘的集中连片水田、临近资江河水资源充沛且交通条件良好,这些都完全符合青蛙养殖基地的选址要素。”

琅塘镇华誉青蛙养殖基地自建立起,便积极建立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华誉公司累计发放员工工资40余万元,累计领取工资人数达42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有12人。该公司于2018年8月采取“农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创建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动务工等方式稳定增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扶贫较果。

14092416325419956_75.png

(琅塘镇镇长伍禄军在产业培训现场)

扶贫先扶智:“输血”变“造血”,点亮诗和远方

曾经,许多贫困户都苦于致富无门,缺乏技术和门路,实行“培训+产业”带动贫困户,紧扣贫困户需求,对症下药、因户精准施策开展月嫂培训、电工培训、厨师培训,种植养殖培训等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以来,免费组织电商、月嫂、厨师等培训课程2期,培训学员300余人,已有部分贫困户通过月嫂培训,拿到上岗证,现已到长沙、上海等地当保姆,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

1409595908260268_75.png

(琅塘龙湾湿地公园河面轻舟缓缓驶来)

琅塘镇镇长伍禄军认为,“技能培训让贫困人口练就一技之长,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型’扶贫,把过去‘体力型’劳动力变为‘技术型’劳动力,就能有效增强贫困户在扶贫攻坚战中的‘战斗力’。”

“轻舟慢,资水长,龙湾漂渡到水乡;石板街,老院墙,一梦回首情悠扬”。夕阳西下,龙湾河面上一叶轻舟由远至近,慢慢地向河岸靠拢,舟上深情吟道,把小康琅塘的美好未来展现到了我们面前。

[责任编辑:彭剑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