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掺水的数据 虚假的点击站不住脚

2018-01-31 08:33:13    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    

原标题:数据分析变人为刷榜?公共平台别成舆论卖场

公共平台别成舆论卖场

石 羚

掺水的数据、虚假的点击,并不能成为这个时代有说服力的注脚

网络热搜是实时的舆情风向标、民意参考系,它记录下网友的喜怒哀乐,也帮助人们更便捷地了解热门资讯。但当数据分析变成人为刷榜,其价值就大大减弱了。近日,北京市网信办针对热搜榜存在的相关现象,约谈相关企业,责令全面整改,可谓切中肯綮。

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紫光阁地沟油”事件,让网友惊呼:原来花钱就能上热搜。确实,公关公司策划主题,拉拢大V推波助澜,吸引网民持续发酵……一条分工有序的“产业链”业已形成。既然榜单次序和曝光程度影响点击量和关注度,一些人就瞄准了其中的商机:有人设计“肉鸡”、控制他人手机;有人甘当水军,在家点点鼠标就赚钱。甚至一些平台也参与进来,兜售榜单位置、搜索排名等指标。于是,舆论成了营销,热搜变为生意。

尽管网络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应对的策略也不断“升级”,既利用软件“机刷”数据,又寻找真人“肉刷”,初级粉、高级粉、真人粉在网上明码标价,甚至还设置了优惠套餐。同时,网络水军的“套路”也越来越深:没头像、没内容的“僵尸粉”变成了自带头像、个性签名并亲自评论的“活跃粉”,批量注册邮箱获取账号变成了一个手机号骗取多个账号。

这种“以银子换热度,以热度挣银子”的模式背后,折射出“流量至上”思维的流弊,让热搜、排行失却了公信力,也伤及网络平台的内容质量。一方面,平台存在监管漏洞,使花钱买热搜、水军刷热点的行为屡禁不止,而上榜之人并不一定备受关注;另一方面,缺乏价值判断的内容,容易流于无聊、庸俗,所谓的热搜话题常常被某明星瘦了、哭了、出轨了等内容占据。

当热搜成了买卖,那些混淆视听的不实之词、博人眼球的捕风捉影,“你方唱罢我登场”,让公共平台成为私货的“大卖场”。有明星长期占据榜单,甚至一年中有229天登上热搜,令人感叹“这年头刷的不是能力,而是热度”。这类现象,让所谓热度真假难辨,更难免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有锐度的声音湮没于众声喧哗。当热点不热,话题无话,会让网友在各种热点的狂轰滥炸下不再敏感,甚至产生疲惫,让“网络关注”变成“网络旁观”。

事实上,微博热搜的情况不是孤例,电影刷高分、餐馆刷好评、微信刷阅读量,手机软件刷下载榜等,都反映出行业的不良风气。一个“刷”字,道尽网络时代的热闹,也流露出喧嚣背后的隐忧。利用他人的评价为自己的选择寻求参考,本是知识共享、经验共享的福利,但是,当用户不真实评价、平台不如实反映,原本的良性互动就会变成恶性循环,也难以让网络口碑、舆论热度成为市场风向标、作品检验器,“只要有热度,烂产品也有人埋单”的现象就会大行其道。

网络留下的是时代的烙印,反映的是公众的心声,但掺水的数据、虚假的点击,并不能成为这个时代有说服力的注脚。只有有关部门严格治理、媒体强化责任、网站完善审核、网友擦亮双眼,才能让好评和热度一色,流量与口碑齐飞。

[责任编辑:王佳琦]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