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BMF寄厚望青年作曲家

2019-10-28 17:07: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访问:    

北京国际音乐节(简称BMF)的首支驻节乐团——马勒室内乐团日前在一场名为“新当代的脉动”的音乐会上奏响了作曲家周天和杜韵的管弦乐作品。这场演出,向观众展现的不仅是“格莱美奖提名”“普利策奖获奖”的水准,更展现着中国青年作曲家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日前与青年作曲家杜韵、周天展开了一场对话。

作为“普利策音乐奖”的首位华人获奖女性,杜韵直言作为成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作曲家,和上一代是很不一样的,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有流行音乐涌进国门,这种音乐形式带来的“速度感”和上一辈作曲家成长的环境有着天差地别。这必然影响新一代作曲家的风格和表达,而作曲从来就不是板着面孔的事。

周天则认为,作为第二代走出去的中国作曲家,也许我们还很新。但如果了解历史并加以深究,从世界上讲,比如拉赫玛尼诺夫到美国发展,也一定面临同样的过程,但他最终还是俄国作曲家。“我们也一样,虽然我们身处国外,但民族性是最根本的。”杜韵对此非常赞同,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其实一直是非常具有世界性的。

余隆则总结道,中国艺术家今天不止能够传承中国的文化,更应该传承人类的文化,这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尤其在文化层面上去纠结东方还是西方太狭隘。我们的确需要有我们天然的身份认同,但是更应该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

同时,两位年轻的作曲家以自身经历证明了一直不停创作的重要性,就算没有报酬、没有委约也在创作,惟其如此,最终作品的完成度才能越来越高。他们也一致认为,为新作品提供平台很重要。作曲是需要经验的,关键是要让新人来做、来动手,让他们去实践很重要。惟其如此,在委约的时候才能看到有不一样的东西,然后就会有人寻求更多的作品。而这一点,他们众口一词为BMF点赞。

事实上,BMF在国内率先提出“中国概念”,并用包括专场作品音乐会在内的各种形式力推中国作曲家作品,但人们熟知的仍然还是那几位早已成中流砥柱的名字如郭文景、叶小纲、陈其钢等。

余隆表示,我们的目光不止停留在叶小纲、郭文景、陈其钢这些大师身上,而是要为每一代作曲家提供机会。对于今天的作曲家而言,他们与世界艺术前沿是平行的。“我们的青年作曲家比如周天、杜韵,他们和全世界的青年作曲家是在一个起跑线上,各自在讲述各自的故事。如果要说有伟大的中国作曲家出现在世界乐坛,可能就在这年轻的一代里。”

值得一提的是,杜韵和周天共同当选第22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年度艺术家”。(应妮)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