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以土地整理项目为抓手 强力助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2018-12-21 09:30:18    来源:中国网    访问: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是农业大区、人口大区,也是重要的粮油和劳务输出大区,但同时,贫困地区分布广、贫困人口较多也是当前叙州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全区贫困村61个,贫困人口5万多人,呈典型的“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和农业经济发展缓慢是导致贫困地区长期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如何改善农业生产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成为摆在叙州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叙州区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和现场走访,我们了解到叙州区贫困地区有许多共性特征,比如: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农业生产环境落后,产业转型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具体来讲,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畅。大部分贫困村分布在乡镇(或者区域)偏远位置,地理位置较差,而现有的省(县、乡)道难以辐射和延伸到这些区域,封闭落后的交通条件限制了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农业产品“出不来”和生产要素“进不去”,生产要素和商品流通不畅;部分贫困村虽然通了村道,但组道、田间道、机耕道和入户路仍然是“水泥路”,道路窄、路况差,断头路较多,这些路况条件均不利于中小型运输工具正常通行和农民日常出行,农民生产生活成本较高,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利设施缺乏,用水困难。大部分贫困村地势较高,没有天然的河流和湖泊,缺乏丰富的灌溉水资源;现有的山坪塘、蓄水池和石河堰缺乏有效的整治,蓄水保水能力差;没有配套的农田渠系,大部分引(排)水沟都是天然形成的土沟,覆盖不足且分布不合理,灌溉能力有限。农业用水的极度匮乏和分布不均导致农业生产布局受限,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利用粗放,产值过低。贫困村多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山地多、平坝少,旱地多、水田少,土地资源总量少,土地质级差,土地贫瘠,大多土层薄,土质差,保肥排水性能差,耕地多数以陡坡为主,耕地质量不高,农产品单一,产值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项目区道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路窄且质量差,大型农机通行不便,只能满足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地块高低不一,面积比较小,呈破碎状,分布零星,不便于机械化耕作。

规模效益很差,收入不高。大多数贫困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生产方式落后,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模式。因地块分布不集中,大小不一,规模经营和集中种植条件不成熟,加上群众对农产品的认知和选择不一致,引不进大型农业公司(专合社或种植大户),成片种植、统一品牌和集中管理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农产品市场化比例低,贫困村大部分土地主要用于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产出的农产品主要自产自销,经济价值不高,通过农产品增收效果不明显。

土地整理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贫困村编制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背景。为助推贫困村脱贫攻坚,叙州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重点向贫困村倾斜,近两年实施的项目中已覆盖了安边镇英雄村、白花镇蔡家村、高场镇乐安村、横江五宝村、商州镇安全村5个贫困村。2016年,叙州区也是唯一一个非贫困区被纳入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范围,项目可研规划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编制,涉及叙州区共规划102个子项目,建设总规模116.53万亩,占全省建设规模的21.85%,占全市建设规模的45.86%。

土地整理项目编制的原则。土地整理项目的编制坚持贯彻科学性、合理性、高标准规划的指导思想,根据当地具体地形、土壤、气候、灌溉、供水、排水等条件,结合土地的空间特性、区位因素、土地适应性、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按主要的三大工程对项目区拟实施整治土地进行总平面布局规划。

在项目规划中,按照“充分利用、合理开发、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形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情况及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要求,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进行总平面布局。要依据田块大小、地块坡度及土层厚度状态进行土地平整工程布局;依据项目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及田块集中程度,并充分考虑与外界主要交通要道连接进行田间道路工程布局;依据水源条件、田块分布状态和集雨面积进行灌溉与排水工程布局。

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内容。土地整理项目要结合贫困村地形、土壤、气候、灌溉、供水源、排水等条件编制具体的工程项目,总的说来,分为三大工程: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和灌溉与排水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土地平整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内容,它通过格田整理和旱地坡改梯进行田形调整、合理布置囤水田、优化地力培肥等工程措施,增厚土层,降缓坡度,变小田小土为大田大地,达到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目的。田间道路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是最受群众喜爱的工程。它通过整治硬化3.0—4.5米宽田间道路、新建0.8—1.2米宽生产便道、新建人行便桥、配套错车道和挡土墙等工程措施,改善项目区交通状况,达到提高项目通达度和利于生产生活的目的。灌溉与排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它通过整治山坪塘、新建蓄水池、新建涵管、整治沟渠等工程措施,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达到灌溉率75%以上的目的。

贫困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意义

加强贫困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治山平塘和排灌渠系,解决田地的灌溉、排水问题,做到能排能灌、能水能旱,实行水旱轮作,变一熟为两熟和三熟,提高耕地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在贫困村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坡改梯工程,改造坡薄土,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土”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土”,达到“平、厚、壤、固、肥”的标准,配套坡面水系,修建蓄水池,沉砂凼,增厚土层,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旱地的生产水平。

通过整治田间道,为小型农机进入田间地块创造条件,同时完善生产路,方便群众进入田间地块耕作。

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增加耕地面积。通过对贫困村耕地的整理,撤并多余田坎、减少现状田坎占地宽度,可达到增加耕地的目的,对当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将起到有力支持。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土地整理是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土地整理项目区为载体,通过土地整理工作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通过土地整理,重新规划田块、田间道路和排灌沟渠,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使土壤松化、吸水蓄水性强、耕作层变厚、保水保肥功能提高,增强防洪抗旱功能,适耕期延长,适种范围扩大,实现旱涝保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大提高农民种粮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农民参与项目建设,可以增加部分收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完善的田间道路系统和灌排系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农民可充分利用完善的农业生产设施,发展多种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从而增加收入。同时,还可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使当地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第三产业,可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为项目区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保持项目区的社会稳定。推动土地整理事业发展。贫困村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将为贫困地区土地管理积累丰富经验。土地整理将完善项目区灌溉与排水设施、交通设施等,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使广大农民村民感受到土地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事业,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土地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从而推进土地整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生态环境效益。土地整理项目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通过田、水、路、村的综合整治,将使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把灌溉与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道路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水利灌溉、田间道路等工程措施,把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越,产出率高,具有一定田间景观,整体功能较强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区。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不仅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通过改善小环境进一步改善农田的整体生态环境,达到降低水土流失,提高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梯田形成后,改变了坡面形状和地表水的汇流状况,拦蓄坡面径流,能够促使雨水就地下渗,提高降雨的利用率。同时,坡面汇流流量的减少,汇流历时的延长,减慢了山洪洪峰的形成,减小了洪峰的规模,这对防洪防汛都有积极的意义。(宜宾市国土资源局叙州区分局)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