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顺应政策 “万元户”投身“夕阳红”

2018-09-11 10:30:02    来源:人民日报    访问:    

原标题:老刘和老季 忙在养老院(民生调查·稳就业故事①)

一上午,天津普家乐养老院院长刘建国电话不断。

“我才63岁,头发白了好多,都是这几年累出来的。”他从脑门向后摸一把头发说。

办养老院

顺应政策,“万元户”投身“夕阳红”

刘建国的第一份工作在物资公司。那时还是改革开放前,他每天跑钢铁厂回收金属废品,每个月工资几十块钱。

改革开放后,刘建国跑到静海卖钢材,一年能挣两万块。成为大家羡慕的“万元户”后,他又萌生一个念头:啥时候能自己开个厂?

1986年,他买了第一辆小汽车,跑起了出租。可他心心念念的,还是创办真正的事业。6年后,他终于有了自己的钢材销售公司。

“1992年,在开发区管委会起的照。上午拿着身份证过去,下午办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也拿到了,领了发票就开始干了。”当年办事的那个小二楼还没拆,每次经过,刘建国都会看看它是否还在。

一干就是20多年。“钢材生意的鼎盛时期过去了。攒了点钱,还想再做点事情。”

刘建国的新想法源于一则新闻。2008年,天津出台政策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那时只是有个念头,之后几年开始重点关注。”

刘建国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建养老院。直到2012年,他注意到南开区安康路2号有个废弃工厂对外出租。

周围都是老小区,安静。就它了。刘建国于是跑手续、改造、采购、安装。

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

2014年9月,刘建国办的普家乐养老院挂牌开业。养老院占地5800平方米,有162个床位。改造养老院,有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一个床位一次性补贴4000元,但须满足30平方米一个床位。住进一位老人,每月补贴100元。”刘建国说。

今年7月,养老院收到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补贴。“民营养老院,比较费心费力,前期投资和日常运营都靠自己拿钱。”拿到补贴,刘建国感慨,“但一看到那么多老人能在我们的照顾之下度过晚年,又觉得值了。”

每年过节,刘建国都要带着全家到养老院过。“年三十、中秋、重阳,儿子、儿媳、孙子都去。既想让老人开心,也想感谢员工。”

招护理工

理论培训、实操带教,年近半百再上岗

歇班的季秀敏又来单位了。

“你这歇班和上班也没啥区别嘛。”96岁的刘玉喜和94岁的老伴儿来了4年,跟季秀敏很熟。“伺候洗澡、泡脚、大小便,护士们做得没啥说的。连儿女都未必做得到。”对于季秀敏的照顾,刘玉喜赞不绝口。

儿女不是不想管,是没工夫。“他们都有孙子、孙女了。接送孩子的路上,会来看看我。”刘玉喜说,“我在这儿,水电煤气,嘛儿都不用操心,还有专业的人照顾,很舒坦。”

成为刘玉喜口中的专业人员之前,季秀敏也是先经过了一番培训。

“啥都得学。有理论知识,也有实操。比如怎么吸痰、翻身、捶背、抱起……”年近50岁的季秀敏,就这样开始了再就业,“抱人听着简单,其实不容易,得用巧劲儿。”120斤的季秀敏,能把比自己还重的老人从床上抱起,放进轮椅。

此外,跟老人沟通的语言方式和技巧也得学。“要会聊天,不让他们觉得孤单、无聊。”季秀敏说。

正式上岗之前,新人会被前辈带教一周。“听再多,不如上手干。”季秀敏说,实践中,也会没法完全按理论教的来:比如清理污秽,忙起来时根本顾不上找手套,就得直接上手。老人会不好意思,念叨说“太脏了,太脏了”,这时季秀敏常说“不碍事,你就把我们当自己孩子”。

保持老人干干净净,需要耐心和爱心。床单衣服脏了,随时洗;不脏的话,起码一周洗一次。床铺、地面要整洁,卫生间坐便要消毒,每天睡前要泡脚……

当被问到“不觉得脏和累吗”,季秀敏表示:“我们都有老的一天。我今年50岁了,老人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得将心比心。希望我老的时候,也有一位护工这样对我。”

“院里最辛苦的,就是护工们。”刘建国说,“护工,听起来简单,干起来不易。能赢得老人的信任和依赖,这需要本事。”

建中医院

探索医养结合,让老人少受折腾

“小季这个护工不错,在这里时间长,都了解,我们嘛都不用管。”刘玉喜说,“最怕换新人,抓哪不是哪,我们也跟着着急。”

老人想用熟悉的护工,怕换新人。养老院也怕老招聘新人、花时间培训。

“培训完,干一两年就走了。有经验的,换个地方就能当领班,涨工资。”刘建国说,养老院现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护工12人。护工年龄集中在40岁至50岁,一般以农村或城市待业妇女为主,基本都得培训才能上岗。

目前,护理行业缺专业培训系统。怎么拍背、怎么下尿管等,都需要专业指导。但民营医院培训成本高,员工有经验后又留不住。

“想成立个商会或协会。把养老院联合起来,集中搞护理培训。这样能把成本降下来。”刘建国说。

经历过老人突发疾病、曲折就医之后,刘建国发现:养老院不仅要关注老人的吃住、休闲,还要能医疗急救、医养结合,让老人少受折腾。“以医院的护理方式为本,进行培训,才能提高服务质量。”他说。

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刘建国于是申请在养老院建个中医院。

老年人多是慢性病,平时有医生定期检查,可以降低发病概率。“一般小毛病,也不用去大医院。一是折腾老人,二是孩子平时也不在身边,没人照顾。”刘建国说,“医院可以设置流动车,每天到各民营养老院巡诊。”

想法已经实现了一半。去年,医院得到批复。医生、设备、化验室、药房等都已齐备。“但目前医院还不能刷医保卡。有时候老人还得舍近求远。”刘建国觉得,这个遗憾也总有一天能解决。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