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方的发展而言,没有一成不变的通途。
10年前,河北承德市双滦区面临发展困境。从重工业区踏上文化旅游转型之路,这样的决定在当时既艰难,又大胆。
然而,如今的双滦区用坚实的行动表明,当初选择的路不仅走成了,而且走对了。
历史上,双滦区一度是承德市的重工业区。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最高时达85%以上。同时,双滦区钒钛资源丰富,钒钛磁铁矿储量达到2.5亿吨。40余家矿山企业分布在承钢周围,红火时,能撑起全区财政收入的半数。
然而,产业结构失衡使双滦区步伐沉重。“环境的束缚收紧了,老路子走不通了。”时任双滦区区委常委刘凤宇说。
双滦区决定摆脱路径依赖。矿山企业历经整合、关闭、转型,到如今仅剩1家,并实现资源集约开发利用。钢厂则实施去产能,提升环保标准。
“轻装上阵”了,转型该向何方?
怀里的“土疙瘩”引发了决策者的思考:双滦区文化底蕴丰厚,燕存遗迹、汉筑城垣、辽修双塔、清建行宫,享有“承德山水的精华、山庄文化的源头、五代清帝的行踪、两个王朝的背影”之美誉。可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是该好好利用一下了。
发展文旅产业的思路起初遭遇质疑:“跨度太大,如同让铁匠拿起绣花针,怕是‘闹不成’!”
但更多人却认为,新路径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活化本地资源,是顺应时代趋势的发展方向,“土疙瘩”有潜力变成“金疙瘩”。这样的共识开始慢慢凝聚。
2010年,名为“21世纪避暑山庄”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正式成立。同年,双滦区领导敲定了“做强龙头,带动整个文旅产业发展”的大致思路,并将目光聚焦到了做一场大型实景演出上。这场名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演出最开始不太被看好。“实景演出,如印象系列,在南方的广西、浙江等地虽获成功,但在北方尚不多见。”就连刚刚成立的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梅洪,心中也不免忐忑。
2011年,“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首次亮相。演出首年实现票房收入1700余万元,2012年蹿升至3000余万元,2016年则达到5500余万元。“政府对演出很重视,当时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在全国各地推介演出。”刘凤宇回忆说。
2018年,“鼎盛王朝·康熙大典”的票房收入突破7800万元,累计收入3.7亿元。市场的火爆,使演出开始频频加场。从一晚一场到两场,再到一晚三场。
鼎盛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伍军认为,演出成功的原因,一是演出与当地的历史底蕴高度契合;二是演出本身重塑了承德的旅游模式。
“避暑山庄,多年来已形成成熟的旅游线路,但也因此陷入‘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固有模式。夜间实景演出恰好填补了夜间旅游的空白,成为新兴亮点。”张伍军说。
演出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旅游演出”“中国最具品牌价值的演出”等,荣获多项大奖。
滦河岸边的中冀影视传媒文创园里,阵列式相机、实时绿幕影棚等高科技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与北京微电影产业协会合作的影片将在这里完成后期制作。“政府帮助协调用地,加速证件审批,对接客户资源。”郭丽娟说,几年时间,她从一个小型传媒公司的创客,成长为这家大型文创园的总经理。
“管家式统筹、保姆式服务,全力促进企业孵化、成长和聚集。”双滦区委书记王贺民说。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形成聚集效应。如今,“21世纪避暑山庄”园区已入驻文旅类企业197家,形成六大产业集群。2018年,园区接待游客316万人次,综合收入33.5亿元。
文化土壤的日益肥沃,孕育出绚烂的文创之花。枫林绿洲社区,坐落在“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对面的山坡上,近几年催生了大量本土文化创客。
社区副主任滕丽杰说:“园区免费提供展柜,手工艺品成了畅销品。说着笑着干点活,1个月增收1000多元。”
从“一枝独秀”到“万木争春”,“21世纪避暑山庄”的文旅业态不断丰富。皇家灯会、书画院、机器人及3D打印研发体验中心、御道文化主题公园等,助推产业群迸发出强大活力。
10年来,双滦区围绕文化旅游调结构、促建设,实现文旅产业全区域布局、全领域发展。第三产业收入占比由10年前的10%左右上升至2018年的35.6%。一个“龙头带动、景区联动、项目拉动、片区互动”的文旅发展新格局正在这里加速形成。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2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