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产业观察:因地制宜深化夜经济方显“夜色正好”

2019-10-18 15:46:55    来源:人民网    访问:    

散发着美食香气的深夜食堂,灯火通明的街区秀场,安静的24小时书店......在刚过去不久的十一假期,夜间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青睐的生活方式。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中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推进举措,持续走红的“夜经济”俨然已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需要看到的是,虽然消费者热情高涨,但有些地区“夜经济”也显现出产品单一,服务缺失,配套不足等问题。夜间消费无疑应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而如何真正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夜色正好”才是各地最应关注的问题。

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联合实验室的调查数据显示,44.96%的游客在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参与夜间旅游活动,夜间旅游休闲黄金四小时(18:00–22:00)已经形成。除了旅游,“夜经济”也正体现在方方面面,目前,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济南、成都等多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这一关键词频频出现。从吃喝玩乐到文化艺术、节事活动、休闲购物,不同的消费场景为城市的夜晚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经济”如火如荼的背后,一些争议和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是不是每个城市都要搞灯光秀?为什么夜市逛起来都差不多?电影散场后回家的地铁已经停运又很难打到车怎么办?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加速升级,人们对夜生活有了更新更高的需求,随着更深层次夜间消费的潜力挖掘,在环境优化、城市亮化的基础上,电力、自来水、地铁、公交、公共卫生、市政管理、安全保卫和应急救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都需要城市管理部门加大相应的投入。巴塞罗那的夜间机场巴士可以提供免费wifi、充电设备,市区的夜间公交线路还能无缝衔接主要景点,这些人性化的设计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其实,“夜经济”在餐饮和购物之外,也可以提供精神食粮的“深夜食堂”。博物馆、旅游景点能不能更多地在夜间开放?除了书店以外,更多的文化场所是否能够24小时营业?人们除了看实景演出,还有哪些是城市文化内涵的展现形式?此外,“夜经济”发展也与城市气候、地理环境有关,要立足城市自身情况和当地百姓实际需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从历史上看,中国早在汉代就有夜间经济,两宋时期出现商圈夜市、流动夜市、餐饮和娱乐夜市,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夜经济”同样离不开国民的广泛参与,无论理论研究、政策设计,还是产业投资、业态打造,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夜经济”不单是城市新名片,也是创造就业岗位、带动产业发展、营造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的助推器。让老百姓享受到更高质量、更有新意、更具文化内涵、更安全的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夜经济”才能持久“闪亮”。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