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东平老湖:农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2018-11-30 11:52:31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    访问:    

东平老湖:农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图说:老湖镇党委书记史金龙在友源制衣汇报“两区共建”工作

老湖镇巧用农文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做法凸显成效,形成了独有的“老湖样本”。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李希平 山东报道 编辑 陈芬】旅游业作为一种低碳产业,可以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以水为题,放大资源优势,打响特色旅游,确定了“水浒故里、江北渔乡”的主题定位,以创建5A级景区为目标,远推水浒文化,近推休闲度假,积极做好以水浒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觅踪游和以山、水湿地为依托的休闲度假游“两篇文章”。

东平老湖:农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图说:老湖镇立足东平湖湿地资源丰富优势,积极推进小木船旅游项目发展。

东平县老湖镇坐落于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东平湖畔东侧,这里山水相依 、芦浦密布、欧鹭翔集,文化遗迹星罗棋布,是亲山近水、感悟文化的旅游胜地。老湖镇把乡村旅游作为最具潜力的朝阳产业、最具竞争力的生态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产业重点培植,举全镇之力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崛起,助推了乡村振兴建设进程。

农文旅产业融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景观道路,四通八达。老湖镇作为“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专线和“水浒之旅”旅游专线的枢纽,交通极为便利,255、250省道穿境而过,可北上济南、泰安、聊城;南临东平县东西交通大动脉贯中大道,10分钟车程可到县城后屯;向西经水浒古镇旅游码头乘快艇30分钟可到国家森林公园腊山、东平湖湖心岛,也可通过滨湖大道饱览东平湖风光;向南通过东平大桥可近到千年宋城,远到济宁、曲阜。

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老湖镇将展营村南原沙场运输路改建成2公里长、2米宽的滨湖绿道,与国际露营大会营地连接起来;在滨湖大道内侧修建一条2米宽、18公里长的环湖绿道,每隔2公里规划一个高标准绿道驿站,每个驿站建设4间房屋,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并栽植垂柳,为国际露营大会增加新亮点。修建长5公里、宽1.5米、高于水面20厘米的步行道,每隔1公里修建一处观光台,形成“曲径通幽”陆上游湿地的旅游体验。从滨湖社区往黄石悬崖景区修建5公里长、12米宽的旅游观光大道,在路两侧种植玫瑰等,增加景区的范围,以此来吸引更多游客旅游观光。

东平老湖:农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东平县水浒影视城正门

老湖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东平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古典名著《水浒传》描述的“八百里梁山水泊”唯一遗存水域,东平湖湿地是近期发现的一块原生态旅游休闲胜地,梁氏墓群、汉王九子墓、冉子祠、栲栳寺、黄石悬崖等历史文化古迹远近闻名,成为“大泰山”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水浒古镇是集文化体验、风情展示、休闲度假、影视拍摄、游客集散、景观地产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服务区,是游客零距离接触水浒风情、体验豪情仗义文化的靓丽景点。古镇旅游码头、放生苑、观光塔、湿地栈桥、钓鱼台、水浒战船、江南风情屋、湖畔沙滩、千亩莲池、国际露营大会、自驾游宿营地、渔家乐一条街等等,可谓一步一景,景景别致,醉人心脾。

发展农文旅产业,破解乡村振兴难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据记者了解,老湖镇围绕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农村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构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利用黄金八公里湖岸线的区位优势,在路内侧种植月季、玫瑰、牡丹、油菜花、紫薇5种花卉,在湿地净化工程开挖的池塘内种植莲藕,逐步将黄金八公里湖岸线建成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与水上游乐相结合的休闲度假长廊,进而打造成婚纱摄影、影视拍摄基地。

另外,扩大周林玫瑰生态园种植规模,增加种植品种,并对产品进行精细化深加工,形成采摘、游、购一站式的玫瑰基地,全力打造“玫瑰小镇”的旅游品牌。从盘活闲置土地入手, 发展“边角经济”,要求各村将耕地排灌渠内两侧、生产路两侧、闲置荒片和房前屋后的闲散土地收归集体所有,发展苗木花卉产业, 集体统一买苗、统一栽植,各户门前路边、环村路及出村路承包地边和荒片的绿化苗木,自我管理,3年育成大苗,村集体统一销售,苗木收入按照户村三七分成, 既美化了环境,又增加了村民、集体收入。

渔家餐饮,十里飘香。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奖励措施,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户,使贾村、朱桥村、刘洼村、七里铺村原有的渔家乐、农家乐扩大规模、提高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新上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逐步形成渔家乐、农家乐一条街。在凤凰家园、滨湖社区群众回迁后,沿滨湖大道回迁的村庄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建设自驾游宿营地、宾馆、饭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吃、住、购、娱中体验生活。此外,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民间风俗、饮食文化和休闲文化,打造渔家乐特色品牌,推出特色菜肴和休闲项目。湖水炖鲤鱼,鱼锅贴饼子,炒葫芦条等都是百吃不厌的上好食品。积极配合县里组织好油菜花节、龙舟赛、露营大赛、环湖自行车赛、东平湖采摘节等活动,激活了“渔家乐”旅游市场。

旅游产业,活力四射。做大旅游产业,关键在于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充分利用移民码头的优势,将前埠子、后埠子、庄科、朱桥现有的小木船,进行整合、规范、提升,成为老湖镇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把移民村原村内房台加固抬高,发展采摘园。利用原村庄码头,发展水上自行车、垂钓等水上娱乐项目。积极鼓励库区移民通过自办或招商引资的方式,成立旅游小商品开发公司,发展小微企业,将湖蟹、银鱼、芡实、菱角、麻鸭蛋等特有湖产品,通过包装或深加工,制成精美旅游产品。

发挥产业优势,打造精准扶贫“样板”

农文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合二为一的新兴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聚焦“六个精准”,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老湖镇严格程序,加强督导,扎实做好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保证贫困户动态调整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镇政府多次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培训会、动员会,邀请上级扶贫办指导,把精准扶贫政策,层层剖析,力争使帮扶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吃透扶贫政策。组织镇纪委、组织室、扶贫办等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资金使用进行联合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改,对存在失职的干部,严肃追责问责。

东平老湖:农文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东平县老湖镇敬老院焦铺分院

强化督导,全面落实包户干部帮扶责任。老湖镇党委下发《关于建立干部结对帮扶长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帮扶人帮扶责任和问责机制。由镇纪委、组织室、党政办、扶贫办联合督导检查,对于思想不重视,履职不到位的,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年底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问题严重的,进行组织处理。其次,设立扶贫工作通报栏,及时通报全镇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特别是牵扯到排名的,不遮不掩,该曝光的曝光,不留情面。此外,成立档案资料管理组,对镇里、村里的扶贫档案和贫困户家中的档案袋进行规范整理,查缺补漏,健全完善。

围绕“四个一批”,做到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带动,让贫困户依靠产业发展实现致富。据了解,老湖镇现有扶贫产业项目10个,2015年是前茶棚村玫瑰种植、油用牡丹种植扶贫项目;2016年是光伏发电、拓展训练中心、油桃种植扶贫项目;2017年投入扶贫专项资金605万元,建设了水利扶贫产业园项目、富硒产业园项目、电商项目。通过租赁经营的方式,项目收取收益资金51.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和村级扶贫公益事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1户,793人,人均增收650元;2018年扶贫项目等,目前正在施工中。

记者了解到,老湖镇现有移民扶贫项目11个,其中,东平友源制衣加工厂项目,由山东天源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兴建,分三期规划实施。其中一期投资32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11377.8m2,其中车间建筑面积9596.48m2。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安排1000人就业,年可生产各类世界品牌服装200万件,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350万元以上。目前一期已建成投产,现已安置就业300余人,其中贫困户4户6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推进移民避险、易地搬迁社区建设。

2015年开始,老湖镇进行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易地搬迁工程建设,共建设社区7个,526栋楼房,建筑面积201万平方米,涉及43个村,安置11960户,414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1户2579人。抓好教育脱贫和健康扶贫,严格落实9年义务教育,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力度。以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站所为载体积极做好贫困人口大病救助、分类救治工作,做到贫困人口病有所医。强化保障兜底,2016年以来,政府发放低保、五保、残疾人补贴等各类保障金及补贴2193万元,有效保障了残疾、老弱孤寡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老湖镇巧用农文旅游带动、助力精准扶贫的做法凸显成效,形成了独有的“老湖样本”。党委书记史金龙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老湖镇要继续抓住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提高居民收入,利用水浒文化、东平湖的生态优势,把风景变成产业,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激发乡村活力,实现都市与田园的相融合,走出一条“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文旅游”,不断拓宽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渠道,壮美山川就一定能转化为农村发展的“红利”,贫困乡村一定能找到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致富之路,“老湖样本”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陈梦洋]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