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浙大有门课,让学生们在传统食物中玩工业设计

2019-08-07 16:59:05    来源:钱江晚报    访问:    

像墨水一样蓝,像珊瑚一样红的糕点,长得奇形怪状,有的像钟乳石,有的看起来是碧玉。你敢下嘴吗?

日前,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的“糕的再设计”发布会上,2017级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及竺可桢学院混合班的45位同学设计了15款奇特的糕点。

这场发布会,其实是暑假小学期课程“文化构成与创新设计”的结课展示。“这门课的重点不在于食物,而是关于材料的探索和设计研究。”任课老师江浩告诉记者,学生可以用各种鲜艳的食用合成色素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将糕作为一种物理兼文化材料进行设计。

看着像手工艺品

其实是在厨房蒸出来的糕

“文化构成与创新设计”是浙大国际设计研究院开发的全英文课程。课程由该院讲师江浩博士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设计系副主任陈彦翰副教授共同设计并授课。课程以设计工作坊的形式进行,同学们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今年的主题是“蒸糕”。

之前,江浩、陈彦翰以及新加坡设计师杨杰宇三个人曾选择杭州特产“定胜糕”为主题,将其当作用于传递东方美学价值的载体。当年学生呈现的作品挺精美的,但多少拘泥于定胜糕的形式,大多是精致但中规中矩的糕点,“糕点在这次设计里主要作为一种材料及文化的载体,过于具象的定胜糕显然限制了学生的创作。”

所以这次他和陈彦翰把主题扩大到蒸糕,学生们只要运用做糕的材料,用蒸制的方式做成,其余都可以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设计。“与其说是糕点,倒不如说是用面粉做的造型与叙事的探索。”江浩说。

发布会上的15款小巧而简单的糕点背后,是45位学生将近10天的辛苦探索,课程开始时他们被分为3人一组进行设计,他们很快跳脱出“糕点”这个框,很多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比如由黄绿两色交织、呈山丘态的峦糕,像玉器般碧绿剔透的器糕,以及蓝紫色钟乳石形状的生糕等。

平日里很难预约到的浙大宿舍区公共厨房毕至居,从7月21日开始专门向该课程的学生开放。大家在这里鼓捣自己的作品,往往一待就是一天,还常常待到半夜才收工。

从采购原材料、试验配方到蒸煮、冷却塑形,每一步都需要摸索和尝试。每一份独特的糕点也有独特的蒸制方式。

每个糕点背后还有故事

纸糕来自《三都赋》

发布会上,每组有两分钟的展示时间,向两位老师及助教介绍制作过程和这些糕点背后的故事。

这些糕点不仅漂亮夺目,而且背后的故事都很动人,有的改编自典故、也有全靠想象创作而来。比如由学生李卓书、王抗和刘可萱制作的纸糕,便引用了洛阳纸贵这一典故,相传西晋时期,左思的《三都赋》风靡洛阳,许多文人争相传抄。据此,一个新故事在同学脑海里形成了:有一秀才深夜抄书,因饥寒交迫,灯光昏暗,误把纸张当做糕点食用,险些丧命;其妻为提醒他莫再做此等傻事,便制作形似纸张的糕点,纸糕遂因形味俱佳而广为流传。

鲜活动人的故事,是老师们考察学生作业的一大维度。“形式和语义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理念。比如近年来很火的故宫文创,简单的一件周边,传递的也许就是和故宫有关的故事或文化。糕点和故事其实就代表着形式和语义,它们像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如何用糕点讲好故事,传递文化,正是学生所要培养的叙事能力。”江浩认为,在当下,也许能用类似的课程来推动东方美学的发展,以此启迪中国未来更多的设计师。

在食品设计方面,合成色素没有营养价值,大多数还对人体有害,但相较于颜色柔和自然的天然色素,它的颜色更为鲜艳、着色力更强。因此为了呈现完美的视觉效果,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制作糕点过程中会使用可食用的合成色素。

例如纸糕,其制作过程就十分独特。是将木薯粉等调成粘稠液体,在吹好的气球表面均匀裹上,放至锅中蒸煮,利用气球热胀冷缩的特点重复开锅盖,待其冷却戳破气球,即可让气球与糕体分离,得到薄如蝉翼的纸糕。2017级竺院混合班的李卓书说,他们是在一次购买原料时,正好看到旁边的货架上有气球,就买来试了一下。但刚开始时用气球做出来的糕点像饺子皮一样厚,调了十多次配方才做出薄纸的效果。(记者 王湛)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