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北京职业院校探索职教对口帮扶新模式

2019-06-17 13:07:20    来源:新京报    访问:    

北京职业院校探索职教对口帮扶新模式

北京16所中职学校支援9省29项职教扶贫项目,开展京津冀协同精准扶贫

本版摄影/通讯员 丁柏明

6月13日,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承接沈阳市中等职业教育后备首席教师“以训代评”培训班开班。来自沈阳市25名中等职业教师将围绕团队建设、职教新理念等在学校进行15天的培训。

通过师资培训的形式对受援地学校给予智力支持,已经成为近年来北京职业院校参与教育扶贫切入点之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从定期向结对学校推送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实施“北京访学计划”,提高贫困地区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北京不少中职学校正在探索特色职教对口支援新模式。

根据北京市教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16所中职学校承担9省29大项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任务,以及京津冀协同的精准扶贫和对口支援。

两年完成职业教育帮扶项目62个

“一些高大上的设备以前很少接触到,还有非遗面塑也是来学校之后才了解的。”来自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烹饪专业的高一学生刘兆康介绍说。戴着圆框眼镜、身穿纯白色的学生服,面对镜头,刘兆康十分腼腆。但当他拿起面团开始拉面时,却像是换了一个人。经他之手,每根面细可穿针。

除了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生,刘兆康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插班生。半年前,刘兆康随其他同学一起来到北京,在学校“全聚德冠名班”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威县学生插班班主任边琪介绍,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与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结成对子,学生通过插班学习提升专业技能。

实际上,该项目只是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开展对口帮扶的一个侧面。2017年开始至今,学校参与各级扶贫与帮扶任务62项,涉及7个省,涉及连片贫困区国家级贫困县阜平、涞源、沽源以及其他存在贫困群体的县域共23个。

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赵爱芹介绍,学校参与的帮扶项目主要围绕帮扶受援地职业学校建设、专业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

从师生培养到共建学校、专业

“开展学校‘手拉手’活动,聚焦结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集聚学校,组织支教、送教、挂职、互访、教研等校际交流活动,在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方面帮助结对校提升水平。”

今年2月,北京市教委印发《进一步加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通知》,鼓励开展结对学校学生家庭联谊帮扶,融合当地资源,增强受援地区“造血”功能。特别是职教二十条发布后,如何立足服务当地需求,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扶贫模式也是不少中职院校扶贫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曾与河北阜平职教中心量身定制“网店专项技能精准学习项目”,聚焦当地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需求,对“手拉手”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目前,阜平学生正式建立并启动经营电商网站,使得当地农产品走出河北,成为北京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培养一个孩子就必须回答谁来培养?”不断摸索过程中,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芦倩英注意到,教师是开展帮扶的重要角色。基于此,教师层面的教研交流、培训开始落地,如骨干教师定岗带训、教师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

帮扶不仅仅限于对人才的培养。借助学校自身资源优势,部分学校还探索院校、专业共建支援模式。据悉,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帮扶受援地职业学校建设10所,帮扶专业建设涉及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西餐烹饪、汽车运用与维修、影像与影视技术、非遗产品设计与应用等8大类。

从师生培养到共建学校、专业,诸如此类的对口帮扶还有很多。根据北京市教委提供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北京市16所中职学校承担9省29大项对口支援与区域合作任务,23所市属高校全面参与实施“引智帮扶”低收入村工作。据了解,未来,职业院校还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定期向“手拉手”学校推送优质教育资源等,拓展深化与结对县对口帮扶深度。

2019职教大事件

1月24日

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办法,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

4月16日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部署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5月14日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

采写/新京报记者 方怡君

[责任编辑:王亚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