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孩子是孩子 不是父母的成绩单

2018-06-11 09:36:55    来源:中国妇女报    访问:    

原标题:教育“抢跑”,是让孩子领先还是浪费时间?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目前绝大多数家长信奉的准则,既然不愿在起跑线上“落后”,势必都想早迈一步“抢跑”。据上海一家教育类公众号最近一次调查数据显示,1280名家长中的98%都在“抢跑”,55.5%的家长把“幼升小”准备期提前至幼儿园中班。

然而,前不久,包括上海包玉刚学校、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等10所上海知名“牛校”校长在与家长对话中,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抢跑”上。家长该不该让孩子超前学习,这个问题被争议了多年,也困扰了家长多年。我们不妨听听各方的观点——

@路漫漫(学生家长):“抢跑”效果微乎其微

从女儿3岁起我就教她背唐诗宋词,辨认世界各国的国旗。如今女儿读小学四年级了,原来灌输的那些东西早已在记忆中被“删除”了。反思自己当初的做法,深感实在是折腾孩子,不如用那些时间带孩子到处走走看看,或在家玩一些动手的游戏、读读童话书更有意义。我最深的感触是,让孩子在什么年龄学什么知识,强行“拔苗助长”孩子苦大人累,收效甚微,得不偿失。

@湖边树(教师):“抢跑”导致孩子知识才艺与生活能力失衡

“抢跑”学知识、学才艺,孩子在外面上课、回家练习,占用了孩子大量的时间。由于家长把关注点放在智力开发上,忽视了孩子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生活起居等皆由父母包揽。知识学习“抢跑”,生活自理的起跑线却落后了一大截。让孩子在不对的时间和不对的方面“抢跑”,其实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教师):过早“抢跑”未必有助于孩子“起跑”

从孩子发育与成长的规律而言,有些知识不需要过早地学,过早地学了会影响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孩子到5岁以后才能形成抽象的数字概念,早学数学没用;过早识字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影响他的学习兴趣;过早学习知识降低孩子的可塑性,甚至影响右脑发展。

“抢跑”的心理焦虑多来自大人,过早套上补习班的枷锁未必有助于孩子“起跑”,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孩子是孩子,不是父母的成绩单。

@新思路(学生家长):“抢跑”是有效果的

女儿芸芸今年9岁,从4岁开始学英语,虽然只是用英语做游戏、唱儿歌、听故事,但小孩子学习能力很强,记忆力好,到上学以后,在英语学习上表现出天赋和浓厚的兴趣,现在能读一些简单的英文读物了,领先于其他孩子。老师告诉我,芸芸的英语基础很好,确实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学东西更快,而且口语很好。我觉得这个班上得比较值得。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单一的评价标准使然

让孩子“抢跑”,归根结底是当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依据、单一的评价标准以及不同阶段的升学竞争,给家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掏钱费心找各种补课班,增加孩子进好学校的机会。

@雪山飞狐(小学教师):扭转“抢跑”局面需要合力

现在的孩子在启蒙学习上,几乎个个都“抢跑”,家长集体焦虑是有原因的:绝大多数孩子都在超前学习,部分教师教学进度快,零基础的孩子跟不上,不得不提前学。面对激烈的应试教育压力,如果一味指责或反对“抢跑”,显然不符合家长的普遍心态,而适当的“抢跑”能避免孩子落后于班级的平均水平。另外,“抢跑”也确实对某些“熊孩子”能起到督促学习作用,因此,不可一概而论。

很显然,在现实语境下,要让家长普遍接受拒绝孩子“抢跑”还很困难,孩子寄托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全部希望,“怕输”心理更让家长不得不逼迫孩子“抢跑”,因此更需要学校、社会和教育改革共同营造“顺应自然”的学习氛围,把童年快乐和学习选择权还给孩子。只有让孩子快乐学习,让家长看见和感受到孩子无需“抢跑”也不会成为学习落后生,并且还能全面发展,将来既能成才又能“成人”;只有逐步消除“抢跑”氛围,尊重规律、科学教育才能够被家长广泛接受,由“抢跑”造成的对孩子教育顾此失彼的现象才能得到改观。因此,彻底扭转“抢跑”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合力。(小尘 整理)

[责任编辑:王亚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