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化:用教育之匙, 开“希望之门”

2020-12-21 12:05:06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6月16日,新化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四名”(名生、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提升新化教育质量》的议案,新化县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把教育当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是永不返贫的扶贫工程。近年来,新化县扎实推进教育扶贫工作,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搞好帮扶对接,做到精准资助,有力保障贫困学生顺利就学。

新化县上梅中学跑操课

控辍保学,不因贫困而失学

新化县坐石乡杨洪岩村的贫困户黎益喜老人的儿子过世后,留下了4个小孩,其中老三初中毕业之后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继续上学的相关费用。杨洪岩村基金会了解该情况后,积极为其筹资,并对接相关学校,现在在益阳卫校就读。

杨洪岩村基金会是新化县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保学工作的一个缩影。目前,新化县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建立了全面监测制度,构建了快速联动机制,发现一起辍学,迅速落实“三帮一”劝返制度,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子女,确保“应返尽返”。同时,对已劝返的适龄学生落实关爱措施,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巩固劝返成果,让其真正“留得住、读得好”。

自2014年以来,新化县累计劝返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1200余名。2019年,新化县71个已脱贫村36032名已脱贫人口中,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4803人,全部在接受义务教育。

职业技能,脱贫致富添内力

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电工技能培训

6月28日,曾丽梅一大早就赶到了教室,为一天的学习做计划。就读于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的曾丽梅今年17岁,学习会计专业2年,她的人生规划日渐清晰:“毕业尽快参加工作,帮助家里摘掉‘穷帽子’,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职业教育,给家境贫寒的曾丽梅打开了一扇窗——3年学费全免,成绩优秀可领国家助学金,毕业后还能推荐就业。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是一所专业职业中专,开设有文秘、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畜牧兽医、现代农艺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等12个实用专业,为学子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新化是全域旅游大县,我们紧扣县域经济,还开设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校长罗荣介绍道。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瞄准“新化文印之都”的市场优势,该校于2015年开办对口的计算机专业,培训文印产业方向的技能人才,在校内新修文印教室,让学生自主营业,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学校还与TCL集团、柒牌服饰、东煌国际酒店等数十家优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毕业生每年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

近三年来新化县各类技能培训工种达50多个,参培人数达15000多人次,积极引导贫困家庭学生和贫困户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一系列技能培训,引导一批批贫困户,带动一个个家庭的经济长远发展,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扶技扶智的作用,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全民参与,立体化助学格局

新化县吉庆镇张家岭村2017年发起成立教育助学基金会,每年8月份全村都会召开教育助学大会,发动村民捐资,对优秀学子进行奖励。截至目前,张家岭村已累计资助上百名优秀学子,2019年资助的贫困生高考本科上线率更是达到了100%。

除了助学基金会的激励,张家岭村还对贫困家庭实行结对帮扶,由帮扶干部一对一帮助。张家岭村贫困户吴桂初的女儿在帮扶干部刘敏的帮助下顺利考入吉首大学临床医学系,上学期间经常根据实际需求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

近年来,新化县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教育扶贫事业,搞好帮扶对接,打通社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捐资奖教奖学、助教助学,为薄弱学校和贫困学生提供精准服务、爱心捐助。目前,新化县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广泛参与的立体化支教助学格局。

精准资助,织牢受教保障网

新化县安正学校个性化课堂

5月25日新化县安正学校初中一年级罗小安(化名)领到了1500元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金。“该资助金是我校今年开始实施,经过学生申请、村委证明、实地调查、评估审批四个步骤,此次资助的学生共有104人86600元。”安正学校书记阳管新介绍。

新化县把“贫困学生零失学、残疾学生零失教、教育资助零遗漏”作为教育扶贫的核心目标和兜底指标,全面实施“三项行动”,织牢了各类学生公平受教的保障网,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的目标。

截至目前,新化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9所,其中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共有在校学生209878人,在职公办教师11655名。2019年秋季学期,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建档立卡等贫困学生31006人。2014年以来,新化县共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5878.04万元,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生活补助12295万元,受益贫困学生383585人次。(刘明、何成)




[责任编辑:辛文]

相关内容

绿色出行
鲁冰花
中国网小记者
呵护地球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