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层网10月9日讯(通讯员贺上升)10月8日,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罗孝和旧居改造暨华溪村乡村振兴研讨会,在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华溪村举行。镇村干部和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隆回北网等各界人士参加。
罗孝和,1937年3月出生在隆回县金石桥镇华溪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常常挨饿。饱饱地吃一顿饭,成了他儿时最大的梦想。 穷则思变,罗孝和从小就立志要改变贫穷面貌。在政府的帮助下,罗孝和读完小学、中学。高考结束后以全县第二名成绩考上了湖南农学院,随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农业大学继续深造。 上世纪60年代末,血气方刚的袁隆平带着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开展杂交水稻攻关研究。罗孝和闻讯,立即自告奋勇于1970年加入攻关课题组,成为湖南农科院最早跟随袁隆平院士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一名科研工作者。从事杂交水稻育种30多年,罗孝和先后承担了10多项国家、省科研课题。从热血青年到须发斑白的老战友,一路走来,袁隆平和罗孝和相识相知、相扶相助50多年。
说起罗孝和,袁隆平止不住连声赞叹。“不怕艰苦,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工作。最重要的是他非常聪明,很有智慧,很肯开动脑筋,再一个他实事求是。” 罗孝和,被袁隆平院士称之为“杂交水稻事业的功臣、三系法的主将、两系法的元勋”,被同事称之为默默耕耘不思回报的科研工作者,被农民朋友称之为吃苦耐劳平易近人的科学家,被女儿称之为“不称职”的好父亲。面对大家的赞誉,罗孝和却谦虚地自嘲为懂点育种知识的“农民”。 据罗孝和的女儿回忆,自从懂事起,父亲退休之前在家里过年的次数不到10次,他满脑子就只有“水稻”,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能克服。每天在田里作试验一晒就是几个钟头,那时年纪大了也一样坚持下田。为了试验,他经常在农村一住就是好长一段时间,不得到结果不回家。很多当地的农民都说,罗孝和比农民还勤奋。
罗孝和紧跟袁隆平的指引,以冷水串灌配套繁种技术克服了其自身繁种难的问题,在国内育成首个两系杂交稻的母本——“培矮64S”,迄今成为全国应用最广、应用面积最大的两用核不育系,占两系杂交水稻面积的70%以上。“培矮64S”系列组合的累计种植面积达1亿多亩,新增产值达100多亿元。该项成果荣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随后罗孝和又以两系杂交稻母本“培矮64S”为材料,与江苏农科院合作育成“两优培九”。经过1999年至2001年的三年试种示范,亩产超过700公斤,实现我国超级稻产量的第一期目标,获国家二等发明奖。在袁隆平的指导下,罗孝和又对“两优培九”的父母本进行进一步改良,特别是株型改良,育成P88S/0293的新超级稻,经过2002年至2004年的三年试种示范,亩产超过800公斤,提前一年实现我国超级稻第二期目标。
现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的罗孝和,一生默默贡献杂交水稻育种事业。先后取得了数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广泛推广与转化应用于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1年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发明特等奖,1998年获首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湖南十大新闻人物,2013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系列荣誉和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