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基层人物:郭彦明坚守基层法院22年 奉献青春 回报家乡

2018-07-27 16:35:13    来源:中国基层网    访问:    

郭彦明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经济发达、薪水更高的上海,毅然回到家乡基层法院的基层法庭;二十二年的基层锤炼,他在基层、懂基层、爱基层,摸索出一套基层工作经验;二十余年坚守,他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凝聚在一本《法官日记》里,用一个个贴近普通群众、生灵活现的真实案例,讲述了关于法、关于理、关于情的故事。

走进《法官日记》作者、华政92级校友郭彦明,你会被一个基层工作者的“淡而无妨,寒而无畏”所感动。

16504123473630245_64.png

                                                    忆往昔 美好大学时代

1992年,郭彦明以所在地级市唯一的名额,考入其梦寐以求的华政法律系,这也是他平生第一次离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豫北老家,来到“东方明珠”上海。大都市一切对当时的他来说,都充满了新鲜和挑战,除了专业知识,他深感自己在诸多方面有着天然不足。

“我是到了上海之后,才讲出自己人生第一句‘应用性普通话’,在老家,因种种局限,生活中从未讲过。”他笑着说,“刚入学的很长一段时期,有很强的挫败感,觉得身边人都比自己聪明。”

直到在第一学期末的一次古汉语考试中折桂,郭彦明才慢慢找回自信,发现自己闪光的地方仍然闪光。

但也正是这种亲历的成长环境,让郭彦明对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基层农村地区淡薄的法治意识和低下的执法水平深有感触,所以在大学毕业面临择业去留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放弃了经济发达、薪水更高的繁华都市,甚至放弃了本省已为他分配好的二三线城市就业名额,毅然选择回到他自己出发的原点。

谈起刚入职的经历,郭彦明笑说:“一时冲动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当你受到生活的反复捶打后,是否还能坚守最初选择的梦想?选择很重要,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真正的志趣!”

今年夏天,他因机缘回到华政母校,感触良多。“我个人认为,大学里最让人震撼的地方,不是那些时髦的变化,而是尽历沧桑的岿然不动,比如那些教室、图书馆、餐厅、草坪、树木和那些老样子的路。当然,变化也让人欣喜,宿舍窗外挂了空调,苏州河水也变得干净了。”

“昨天在校门口拍照发朋友圈,有同学开玩笑说‘看看身后的字,你确定读的是这个学校吗?’是的,学院升级大学,这是变化中最让人振奋的地方。”

22年坚守基层 奉献青春 回报家乡

22年前那个六月份的毕业季过后,他真的回到了老家,在基层法院从事基层法庭工作。 从繁华都市返回平淡依旧的家乡,服从工作安排,郭彦明直接去了县里最远的法庭。几十公里的山路蜿蜒坎坷,没有准点的公交车,有时要倒几班车才能到,路上是无雨满天灰,有雨一地泥;办公环境艰苦,乡政府院内的几间房子,搭伙吃饭,没有办公用车,没有电脑空调,甚至没有开水、煤球。刚从大学回到家乡的郭校友,面对巨大的环境落差,说他心里从没怵过不真实。

“那一刻也动摇过,也怀疑自己一开始的定位是否就有问题。”

1651041044185144_64.png

                                    郭彦明在基层

但在接下来紧张的工作中,他不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虽然所接触的案子大多是烦琐的邻里家庭矛盾,标的不大的经济纠纷,或出路排水、或婚姻感情阻塞,几棵树、一头猪之类,但山里人性格耿直,执拗认理,这些纠纷都不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几句法律条文能摆得平的。

“面对法律意识不强的基层群众,你必须了解基层。”

他谈到曾经判的一个离婚案:送达法律手续时,男方的父亲拿着棍子威胁说绝对不能判离婚,因为他儿子是“换亲婚姻”,如果儿子离婚了,女儿也必须离婚,因为自己儿子有残疾,很难再找到对象。现在不能既跑了儿媳妇,还丢了女儿。

“面对这种无奈的二难选择,一纸判决不仅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

当初,自己都还没有结婚的郭彦明陷入了深思并做了反复换位思考,不厌其烦地调查询问,寻找“病根”,他坚信在民事审判领域,无论多好的法律都是为解决问题而存在,所以在遵从法律的同时,他更多地充当着调解员的角色。

郭彦明凭借自己的专业所学和成熟的性格,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向实践学习,很快适应了工作,他为当事人着想、急当事人所急的做法,很快受到诸多群众的好评。同时,他工作办事敏捷高效,不计个人得失的态度,也受到领导和同事的夸奖。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起,他便连续获评年终的先进工作者。

在郭彦明看来,基层工作具体、琐碎、一言难尽。“那些看起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一遇的大事。”

因此,他始终谨记两点:年轻的基层工作者首先要熬得住性子、耐得住寂寞,其次就是要做实事、重调解,要把老百姓“心焦”的案子当自己的事,明白老百姓打官司要的不是判决的那张纸,而是真正定分止争的那个理。郭彦明多年来不断总结出自己的许多调解诀窍,化干戈为玉帛,调矛盾于基层,他所办理案件的调解率在全院一向遥遥领先,让当事人握手言欢的同时,他也收获了会心的微笑。

16513489889309638_64.png

                                    郭彦明(左)在基层

不忘初心 坚持梦想

从1996年至今,郭彦明已在基层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余年,始终坚守着自己最初的梦想,最难得的是仍保持着原来的激情和温度,在平凡的岗位上不疲沓、不油腻,坚守着对工作的热爱,对求助者的耐心与热情。

现在,司法员额制改革后,他的团队收、结案数量一直以来遥遥领先,发还改判率低,案件质量过硬,2017年更是挑战了全年结案率100%的目标。自己在办案中的成绩能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令他非常自豪。

他说:“我没办过什么惊天动地的案子,但就是为处理好这些事关群众利益的点滴小事,让我至今还坚持在法官的路上。”

对现在正在实习择业的同学,郭彦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要弄明白自己真正的兴趣,真正的初心,一定不要被眼前的纷杂或世俗偏见迷惑了眼睛,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千辛万苦地上了墙,却发现自己爬错了梯子。

另外他再三建议大家无论选择何种职业,都要不畏挫折;多读书;做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茫,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借用《浮士德》中的一句话,他真情实感地教导到。

16523191692843995_64.png

                                    郭彦明在基层工作

法官日记:所写皆真实,所写皆真情

2017年底,北京大学出版社我校燕园编辑部出版了郭彦明利用业余时间所写的《法官日记》一书,全书27万余字,均来自于真实的法官生活,树立了良好的基层法官形象,已开始引起司法界乃至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梦一样。我从没想过自己会出书,这完全得益于郝铁川教授。”

他说自己之前虽爱写东西,有记日记的习惯,也在当年的校报、当地报纸上发表过“豆腐块”,但说到出书,郭彦明还是有点不自信。“从定调、构思、过程,写书应该是个大工程。”

“郝教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都懵了,因为读书时,郝老师可是大神级人物,自己也只是有幸听过他的课而已,并没有过多交流。毕业多年以后,偏于一隅、寂寂无名的我居然能接到他的电话,而且把这么伟大的任务交给我,真没想到,以至于今天还觉得郝老师的决定是否草率了。”

16534065069028539_64.png

                                          郭彦明的著作《法官日记》

毕竟是业余写作,正业是办案,写书的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基层的工作多而杂,真正开始写作时才发现白天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只有晚上回家才能有空坐下来,这也才发现家里竟然没有写作环境!最后只能蜗居在孩子的矮书桌上,一手拿着判决书回忆着案情,一手拿着自己真实的日记“开张”了。期间还有家中老人多次生病住院等生活打扰,但为了不中断思路,很多章节是在医院的病床前,老人睡着的深夜里写出来的。

“曾有一段时间,一度坚持不住,想撕了稿子,不光是辛苦,而是看到自己的文字寡淡无奇,千篇一律,毫无突破。但是一想到郝教授的鼓励,一想到自己是在为广大的基层法官发声,是在描述司法体制的现状,就有一种使命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写书期间,他从未和旁人提起过这件事,特寂寞,一直是默默记录着身边人、身边事以及自己真切的感受。他发挥自己的文字功底,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记录真实的基层法庭、基层法官、基层群众、基层司法现状;除此之外,他几乎在每篇日记中都加入了自己的想法,或是自创诗词,或是国学经典、名人名言,寥寥数语但都浓缩了基层法官的心声与思考。

16541124238676422_64.png

                                    郭彦明接受采访

《法官日记》样书出来,郭彦明却不敢第一时间翻开书看,因为对自己写的东西内心要求太高,总怕有遗缺,没有勇气去读。直到大量听到同事朋友、亲戚邻居的中肯评价后,他才认真翻开自己的书。

《法官日记》写的是基层,写的是法官,写的是琐碎,既不惊天动地,也无风情花月,但它扣人心弦,反映的是当今时代我国中西部基层法官的真实办案、生活和思考,反映的是善良、责任和担当,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基层司法现状的缩影,也是一个个完全贴近普通群众、生灵活现的朴实的关于法、关于理、关于情的故事。

采访最后,禁不住问郭彦明能否说句总结性的话,他顿了顿后,说最喜欢的一句话叫:淡如秋菊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

个人简介:郭彦明,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人民法院一级法官。1996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1996年8月起在河南辉县市人民法院基层法庭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历年办案数量名列前茅,多次荣获先进个人、调解能手、办案标兵等荣誉。

[责任编辑:罗小会]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