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小木耳点燃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脱贫梦”

2018-06-13 15:17:33    来源:新华网    访问:    

原标题:返乡大学生的创业“脱贫梦”

新华社哈尔滨6月12日电 在黑龙江省绥滨县忠仁镇长发村的木耳大棚里,菌棒上长满了黑木耳。穿着一身迷彩服,脸晒得黝黑的刘启新正在采摘。一片片小木耳,点燃了他返乡创业的“脱贫梦”。

去年大学毕业的刘启新本已在哈尔滨市找了份工作。可刘启新的父亲因多年患病,家里的负担常年落在母亲金莲英一人身上,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为了帮家里分忧,刘启新放弃了城市的工作,今年初回到村里创业。

当前,中国正在开展脱贫攻坚战。自2012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00多万。到2020年,中国将力争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刘启新在晒木耳。新华社记者何山 摄

2017年,刘启新家被确定为贫困户。他家所在的长发村是贫困村。为了尽快脱贫,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派驻长发村定点扶贫工作队,帮助村里查找致贫原因,研究确定脱贫思路。

回村后,刘启新发现,驻村扶贫工作队给村子带来了新变化:村南新建起光伏发电,村西新建养殖场,村东正盖木耳大棚,道路重新改造了,路边正在绿化……这些变化让刘启新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黑木耳是中国东北特色产品,是一种菌类,富含铁、钙等多种矿物质,是中国人比较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长发村确定发展木耳脱贫项目。

刘启新在查看木耳菌袋。新华社记者何山 摄

木耳大棚建成后,由于缺资金、没技术,很多贫困户还在观望,村干部挨家找贫困户做动员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综合处副处长朱庆民找到刘启新,鼓励他承包木耳大棚。

“人穷志不穷。穷,更要拼搏。”刘启新说,扶贫政策这么好,有政府做后盾,应该大胆去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贫困。

大棚承包后,刘启新首先遇到的是资金难题。他承包了6栋木耳大棚,每栋木耳大棚承包费4000元,每个棚能放1.8万袋菌棒,每袋菌棒1.8元。按照当地扶贫政策,每袋菌棒补助1元,算下来,仍需要投资10多万元。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刘启新向亲戚朋友借钱,但还是凑不够。长发村村干部侯金豹主动借刘启新1万元,又为他担保,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凑够了资金。“扶贫政策,让我创业有了底气。”刘启新说。

刘启新在操作木耳大棚的遮阳布。新华社记者何山 摄

为了解决木耳种植技术问题,长发村出资聘请了技术员,刘启新认真学习。两个多月后,初步掌握了木耳种植技术。“根据气温,给菌棒浇水,大棚温度不能超过25摄氏度,否则就要打开卷帘门,木耳‘娇贵’得很。”刘启新把每个阶段木耳种植技术要点都记在本子上,还从网上、书本里自学木耳种植技术。

在刘启新起早贪黑的细心操持下,他家的6栋大棚,成为全村管理最好的。他说,村干部帮着联系木耳销售,预计今年纯收入10万元左右。种植木耳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自家增收的同时,刘启新还带动了长发村其他贫困户务工增收。

“下一步我还要打造绿色有机品牌,继续学习,争取做个木耳种植技术员,带动全村脱贫致富,实现自己的创业脱贫梦。”刘启新说。

[责任编辑:王亚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