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聚合力 将脱贫攻坚于实处“落脚”

2018-02-07 16:58:32    来源:中国青年网    访问:    

原标题:【村官日记】服务家乡 无上荣光

李铁南,中共党员,蒙古族,2015年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同年被选聘为辽宁省铁岭市大学生村官,现为辽宁省委选调生,就职于昌图县昌图镇人民政府。2017年在中国青年网、大学生村官报、大学生村官之家网共同主办的“脱贫攻坚 青春榜样”评选中,被选为“村官典型人物”。

到村任职,初出茅庐,李铁南竟然连沟通都显得格格不入,长期的外出求学,或多或少的在他脸上蒙上一层城市人的面纱,以致在村任职初期略显“水土不服”。“您好,叔叔,能问您几个问题吗?”这样的咖啡式用语有时确实不如“嘿,哥们,没事进屋唠会磕呗!”这样的大碗茶闲谈来得实在。两年的基层经验告诉他做好村官,要做到会办百姓事、会干百姓活、会唠百姓嗑,只有做到鱼水情,才能称之为人民公仆。

增动力,誓摘“软弱涣散”帽子

李铁南任职后不久,市委领导到村里调研,一件事让他触动很大,期间市委领导问到相关工作人员“三会一课”时,竟然对基本概念掌握不清,发生这样的事情,李铁南是没有想到的。事后他到镇党委组织办了解孟家村情况,2015年以前村子是全镇仅有的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得知这一情况后李铁南内心暗自下了决定,必须改变现状,将“软弱涣散”的帽子摘掉,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在经常,同村两委班子共同协商,逐步推进。

一是当好“关键少数”,发挥“头雁”作用。主动找村书记及两委班子成员交谈党建工作想法。不破不立,必须要强化党员意识形态,以往的恶习要坚决改。因为没有好的经验借鉴,工作只能推着走。李铁南以身作则,对全村33名党员逐个走访,针对外出务工党员进行电话约谈,掌握村内党员思想动态,村里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同党员沟通,真正强化党员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并自觉把上级精神和本村任务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带动全村党员学习理论知识。

二是创新学习方式方法。统一认识后,李铁南紧跟县委组织部、镇党委步伐创新党课形式,春种秋收之际,党员忙于田间作业,李铁南就将党课带到田间地头,有卧床不起的老党员,李铁南就将党课传到党员家的炕头,一对一进行辅导学习,不拘泥于形式,目的就是真正让孟家村党支部强起来,此项举措获得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充分肯定,只有每个党员都参与进来,团结一心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每一名共产党员的作用体现到孟家村的大发展中来,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三是以“工匠精神”做好基层党建。李铁南常说做好基层党建非一朝一夕,需持之以恒。一年多的坚持下村党支部从“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零利用、无意识到责任化、常态化;从参会人数的小众、党员意识淡薄到人数过半、主动学习;从党员排查工作难开展、党费收缴工作难进行到主动出击、自愿缴费。

如今的孟家村在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中,参会党员人数能够达到应到会人数80%,党建工作硬件记录有条不紊的进行,并经过了市委巡视组及县委组织部的高标准检验,获得肯定。2016年孟家村成功摘掉了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

聚合力,将脱贫攻坚于实处“落脚”

作为一个长期在外的学子来说,对农村,李铁南显得陌生,加之对农村情况掌握很少,工作一时间难以展开。满头雾水的李铁南带着自己的疑问,积极主动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交谈,实际入户走访,逐步了解村子基本情况。形成《浅谈孟家村新形势下合作经济体制》调研报告(已在中国青年网、搜狐网等官方网站发表),并将理论结合实际,打出一套脱贫攻坚组合拳。

一是形成“村+企业+农户”模式。金家镇党委、政府在2014年时招商引资项目的三浦汽车电子配件厂坐落在本村。听到这样的消息李铁南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形成企业+农户形式,此时也恰逢中央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之际,李铁南的信念更加坚定,要利用好三浦汽车厂这个企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特别是介绍本村贫困人口到企业务工,腰缠万贯不如一技在手,要去贫根就要靶向治疗。初生牛犊不怕虎,李铁南厚着脸皮去企业找负责人,第一次上门拜访竟然连企业大门都没进去,即便这样,李铁南还是硬着头皮把电话塞给了门卫大爷,李铁南想尽办法要见到企业负责人并且说服其面向孟家村进行单独招工,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三天李铁南终于接到了企业负责人的电话,答应见面。见了面企业负责人直接指出,“我们企业是招录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而孟家村的百姓从未接触过企业生产,我们没有理由在村内招工。”李铁南听到这样的话犹如当头一棒,难道这样企业+农户模式就这样结束了?李铁南反复思索着,凭借着之前走访调研和与村两委班子探讨的结论,李铁南筛选出了有能力、肯吃苦、脑子活的村民20余人。第二天,李铁南又来到了三浦汽车配件厂找到了企业负责人,这一次李铁南拿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列出了村民名单,并提出先培训后上岗的形式,所有人培训期间不收取任何报酬,培训结束后以实际上岗的模式进行实习,实习期由带班师傅进行考评,考评通过后方可进行上岗。就这样,企业同意以培训筛选形式,面向孟家村单独招录20人,截止目前通过培训筛选、双向选择20人均已上岗(其中有刘洋等4名贫困人员),且有多人已经成为企业骨干,人均年工资1.8万元。企业负责人杜某说道,“我们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这一试,真的给我们企业和农户两方面都带来了直观的效益。”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村村联建”体系。长时间的走访调研,李铁南发现,在农村,土地就是百姓的命根。但长期以来,种植旱涝保收的玉米已经成为惯性思维,怎么才能打破固定模式,获取更大的土地剩余价值,成了李铁南的新问题。李铁南为此带着土样,来到县农委,找专家帮忙化验土壤结构,看看村里的土地到底适合种什么。几番化验,根据孟家村土地位置,专家给出建议种植需氮较少、肥力中等、含钾丰富的作物,李铁南查百科、问专家,终于找到了一种作物,那就是黄烟。他还打探到,离本村不远的黄酒馆村搞了多年的烤烟合作社。李铁南又一次不请自来,找到合作社理事长张海民,拿出专家的建议协商流转孟家村土地事宜,“孟家村有一块高岗地,生产队时期那块土地就一直种植黄烟,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就改成了种植玉米,张大哥的烤烟合作社每年有不少的黄烟面积指标,能否和我们孟家村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就这样一次次的谈,最后终于在16年春种之前达成两项协议,第一项以土地形式入股烤烟合作社,就是以600元的高价流转孟家村土地160亩(16年全县平均流转土地价格为260元),涉及农户13户,30余人。每亩地直观效益增收200余元,此外16年合作社每亩地分红100元;另一项是黄酒馆村烤烟合作社、花卉合作社面向孟家村招工30人。截至目前在黄酒馆村合作社务工的人员已经达到30余人,人均年收入1.8万元。

三是推动“村社合一”叩开了致富门。2016年末李铁南接到县委人才办通知,让其帮助黄酒馆推动村社合一工作,这一次李铁南并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先是到黄酒馆村参观学习,参观过后李铁南根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同黄酒馆村党支部书记张海民谈了自己对合作社的规划和一些发展想法。没想到这一谈,两人就是相见恨晚,李铁南帮着合作社,搞起了规划,着力打造绿色循环生态农业,并在2017年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商标十余个。2017年年初李铁南根据去年种植情况及成本核算,提出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将合作社原来流转1600亩土地扩大至2600亩,并合理分配土地种植结构,其中花生1100亩,亩产700斤,合作社统一出售2.65元,每亩增收140元;大豆200亩,亩产500斤,合作社自产笨榨豆油,每斤12元,采用“线上、线下”共同销售,利润可观;玉米800亩,亩产1700斤,这种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并利用线上销售,每斤可多收益0.05元;黄烟500亩,实现黄烟退税镇、村两级共30余万元;暖棚花卉种植30万株,村民分红3.6万元,村集体分红2.4万元。真正实现了村社合一,强了村民,富了集体。

尽余力,让小豆包发挥大能量

2017年12月李铁南的村官聘期已满,等待他的是下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但是李铁南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而是利用报到前的时间继续发挥余热。此前李铁南利用微店、农卖网等平台帮助黄酒馆村合作社解决了网络销售的空白区,当得知合作社今年的豆包销路不好,他凭着以往的网销经验,想着能不能以一种其他形式,将豆包推向网络市场,思前想后,李铁南决定采用“互联网+公益”的形式,即通过网络营销为合作社及农户创收,豆包盈利结余捐献给昌图县贫困学生,让小豆包真正发挥大能量,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铁南在微信朋友圈公开黄酒馆村的豆包信息,让人意外的是不到3个小时,就卖出豆包500余个。

就这样一元一个的豆包瞬间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订单也随之增多,李铁南一边接着订单一边忙着联系物流快递,因为要保证运输质量,还要考虑运输成本,李铁南选择县城和镇内的两个合作商,分别针对省内、省外不同客户群体。为农户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订单的增多让李铁南往返县城和村子的次数随之增加,每天一早天刚亮,他就要和农户备货,查货,早上6点钟左右,开始新的宣传和接单,并对订单的形成统计汇总便于对销量的分析和供求关系的直观掌握。即便是在大雪天气,李铁南也仍坚持到黄酒馆村取货,途中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从村合作社回到县里发货常常是在天黑之后。一个踏实肯干的大学生村官就是这样每天穿梭于村合作社与村民之间,与村民沟通着顾客对豆包的需求以及分享顾客的评价。

每天的早出晚归成为常态,有时候会有人问,天天这么累,还不赚钱,图什么?李铁南说,“自己是党员,是村官,做这种事如果非有所图就难为村官,更别提做党员了。”组织分配给我们到基层任职,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多为百姓做贡献,这是组织赋予我的责任,也是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

销售近一星期,李铁南通过网络销售豆包总计6000余个,是去年年销量的1/5,为农户创收的同时,李铁南将利润结余的600元在网络进行实时公开。

增内力,积极投身于村官事业

李铁南热衷于村官事业,他常说“能为村民们做些什么,我真的很高兴”。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干农活,一起研究作物生长,一起研究牲畜养殖,乡亲们都说他就是民意晴雨表,总能及时将大家的需要进行反馈。

不仅如此,李铁南还积极联系其他村官,组织2016年“昌图县大学生村官学雷锋活动日开展关爱老人”活动,2017年组织“向抗美援朝老兵致敬”活动;在昌图县委组织部人才办举办的“昌图人才,大有可为——大学生暑期家乡行”活动为昌图学子讲解回家工作、创业优惠政策和新时代农村特色等,感召多名学子回到家乡工作、创业。2017年10月受邀到沈阳理工大学,为母校学子讲解村官工作经验。2018年1月,受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网、大学生村官报邀请,参加面向大学生村官群体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向国务院扶贫办原党组成员、中国老区促进会副会长司树杰;国家农业部经管司巡视员关锐捷;原民政部基层建设司司长、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组委会副主任白益华;共青团中央代表;大学生村官代表等作报告,将“村+企业+农户”、“村村联建”、“村+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公益”等可搬用、可复制的经验和大家进行分享,宣传铁岭特色农产品,同时积极与大家探讨在村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的解决方法。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李铁南常说“身为大学生村官,就要在其位谋其政,不仅要有作为,更要主动作为,要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真正帮乡亲们做实事,时刻牢记使命,作为大学生村官,就要任其职尽其责,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辽宁省委选调生 李铁南


[责任编辑:王佳琦]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备案号:京ICP备16016777号-3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