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仍然存在,基层“责大、权小、能弱”的状况制约了基层治理的效果。只有坚持“脱虚向实”、做到“常抓久治”、实现“权责清晰”、加强“暖心关爱”,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实现基层的有效治理。
坚持“脱虚向实”,为基层干部“提活力”。基层减负要减的是负担过重,要根除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在上行下效。”比如,有的有的地方为了快出成绩,挖空心思搞形象工程,导致政策朝令夕改,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单位不顾发展实际,提出不切实际的指标,基层被迫花样填表造数据,形成“泡沫政绩”。归根结底都是政绩观错位,狭隘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作祟。各级党员干部要坚持“脱虚向实”,把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压下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为基层干部“提活力”。
做到“常抓久治”,为基层干部“增动力”。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要深入基层查堵点、看实情,找准影响为基层减负的“沉疴顽疾”,敢于“动真碰硬”,严格问责奖惩,从源头上杜绝出现“新瓶装旧酒”现象,避免陷入“减负—反弹—再减负—再反弹”的怪圈。要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抓细抓实、抓常抓长,切实帮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让他们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于干事创业、为民服务。
实现“权责清晰”,为基层干部“添助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基层减负需要厘清上级和基层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权责不明、职责不清”导致部分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慢慢地转嫁责任,从“这件事和基层有关”变成“这就是基层的责任”,致使基层工作越来越重。要建立责任清单,明晰上级和基层的权责归属,该是上级的责任不能“甩包袱”给基层。同时,要认识到权责“不分家”,如果只给基层“责”,而不放上级“权”,基层落实起来仍旧推不动。要把基层职权范围内该有的决策权、执行权以及配套的资源下放给基层,实实在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少一些阻力、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加强“暖心关爱”,为基层干部“加战力”。要加强基层干部的能力培训和自身建设,帮助基层干部克服“本领恐慌”,提升工作能力。要避免上级对基层的过度控制与不当干预,该严格管理的地方坚决严格管理,该放手的地方也要敢于和善于放手,让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对基层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雪中送炭的指导和帮助,少一些求全责备和不必要的指责批评,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鼓劲,扎实做好严管厚爱文章。(永年区委组织部 白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