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山东沂南县双堠镇:坚持组织党建统领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2019-09-27 13:01:25    来源:人民网    访问:    

济南9月26日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核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保障。近期,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党委根据组织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发挥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不断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创造条件、夯实基础,为实现乡村“五大”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以党建统领思想,让组织“强”起来

该镇坚持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着力筑牢乡村基层战斗堡垒,凝聚乡村振兴的整体合力。

一是筑牢思想基础。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把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作为思想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党员党性修养和“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先后举办镇村党员干部集中培训班6场,开展政治理论测试4场,通过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党员身份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党支部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二是筑牢队伍基础。切实抓好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干部、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4只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村党组织服务水平。今年以来,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大讲堂3期,发展党员1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人,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24人。同时,加大投入力度,慰问困难党员152名,落实350名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工作积极性。

三是筑牢阵地基础。以全面提升辖区内党建活动场所为目标,坚持抓典型带落后,创建双堠社区、梭庄社区党建示范点2个,整顿转化蒋家峪、涝子峪、南龙口软弱涣散党组织3个。投资22万元,改扩建崖子村级活动场所1个,装修升级上硠、侍郎宅、崖子、仲山等村级活动场所6个,为村级党组织更好的发挥服务群众作用,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坚持以党建助推发展,让产业“旺”起来

该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创新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产业为纽带,促进“党建+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业兴民富的良好局面。

一是坚持一条主线,强化产业发展。坚持“党委带领、支部带路、党员带头”发展思路,加强农村党组织对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在项目落地和项目建设前、中、后各个环节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确保步调一致,目标明确,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在气象物候园、仲山中医药产业园等大项目落地建设过程中,党组织成立专班,全力推进相关工作,保证了项目快速有效推进。

二是搭建平台,促进村企联动利益共享。搭建问题化解平台,定期召开企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会议,收集各类主体诉求,协调解决项目建设矛盾困难,实现产业和谐发展;搭建合作共建平台,采取村企联动、农企结合等方式,建立区域共享、集约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指导村居群众抱团发展,实现农村、企业、群众三方利益共享。

三是树立产业带头人模范,带动乡村各项产业进步。挖掘优秀党员、技术员等产业能手,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让技术型人员带头搞发展。坚持典型引领,动员各村居党员率先发展果蔬产业、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影响带动周边户群众主动参与发展相关项目配套产业,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的群众支撑。

坚持以党建促进治理,让环境“美”起来

该镇以抓党建促生态振兴,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生态建设齐头并进,全力守护绿水青山,着力打造宜居小镇。

一是强力治河清污,打造生态美丽河道。双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以“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为目标,真抓实干,强化措施,切实落实河湖堤坝管理保护责任,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镇长担任副总河长、镇人大主席担任总督查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镇共有河长30人,其中镇级河长17人,村级河长13人,目前已安装16块河长制公示牌。建立工作台账和巡查制度,全面掌握所管河道周边的污染源,加强日常巡查,并就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目前,开展河长巡河、巡库、巡坝塘累计270余次,发现问题12个,提出整改方案12个,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河道清理整治6次368人次,周边河道沿线群众开展河道清理整治16次1265人次,有效维护了全镇河湖水生态环境和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全面铁腕治污,守护一方蓝天绿地。作为一个加工业重镇,双堠镇坚持污染治理与节能减排并重,多措并举,深入实施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全镇所有石英砂企业实施DCS控制系统建设,加大塑料加工企业烟气治理力度,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确保烟气治理设施稳定运行。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在去年完成燃煤小锅炉整治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清零”工作,对新排查的燃煤小锅炉纳入台账,并顺利通过燃煤小锅炉整改销号验收。加大污染在线监控和巡查力度,针对8家砂石料场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进行调试,并通过验收。建立常态化巡视工作机制,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控,督促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整改。同时,该镇将流域污染治理作为工作重点,以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为目标,着力提高防污治污水平,全力守护一方蓝天绿地。

三是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全域旅游管理。瞄准绿色旅游、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建设目标,双堠镇不断转换思维、更新理念,围绕旅游优势产业和资源,延伸完善产业链,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双堠樱桃"、“双堠西瓜”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顺应大众乡村休闲时代市场需求,按照“党建+农业+旅游”的发展思路,建设双堠镇气象物候园、石门樱桃产业园、西瓜产业园、正山堂茶叶种植园、仲山葡萄采摘园等五大农业园区,充分彰显当地农业特色。同时,建立环保督察工作体制,加强执法监督,加快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绿树青山,努力建设“农旅融合,康养宜居”美丽生态宜居小镇。

坚持以党建构建和谐,让乡风“淳”起来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以党建构建和谐,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文化兴盛,提振农村精气神,加快形成我镇乡村文明新风尚。

一是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水平。高标准规划建设双堠镇文体综合服务中心,门球场、特色文化长廊、村情民俗展览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健身馆、排练厅、综合培训中心和多功能厅一应俱全。在完善镇级文体设施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村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确保村村有文体活动室,村村有文体广场,村村有图书、电子阅览室,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实时充实农家书屋图书,构建了农村15分钟文化圈。

二是积极出台奖励扶助政策。坚持振兴乡村,文化同行原则,以激发本土文艺创作活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目标,建设文化强镇。编制出台《双堠镇乡村民间艺术团体奖扶暂行办法》,对为本镇文化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民间文体组织、团体及个人、传统民俗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主体等按照政策标准予以相应奖励补助,全面促进全镇文化产业振兴。

三是实施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建立“镇级文化人才库”,加大定向定点分级培训,整合文化、妇联、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通过联合举办剪纸、舞蹈、书法、美术、手工艺品制作等方面面的培训,有重点的加强对乡村文化骨干、民俗文化能人、民间艺人的辅导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文化干部及文艺骨干的综合素质,夯实基层文化队伍。今年至目前,开展各类文艺培训7场次,培养民间文化能人360余人次,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坚力量。

四是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采取“菜单式、流动式”服务模式,精心举办一批面向农村农民的大型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农村文化服务品牌获群众普遍好评。到目前,先后举办三届“山水桃苑”文化节;2018年成功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乡村文艺汇演、乡村广场文化节、百姓大舞台等成为常规文化活动。

坚持以党建整合资源,让人才“强”起来

充分用好乡村本土人才,加大现代高效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镇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积极引导各类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

一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构筑多元化培育机制,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分类型、分层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田间课堂、现场指导、外出观摩、远程授课等形式30余次,为农户提供优质高效实用农业技术培训。

二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大规模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依托田间课堂、网络教室、农民讲习所等平台,对具有劳动能力和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开展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人等,促进乡村人才振兴。

三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文化传承、家庭服务、专业技能等方面建立人才库。结合双堠镇地理、资源优势,引导中农量子农业、万泉山田园综合体开发、气象物候园等企业大力引进人才,提升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开发利用水平。依托沂蒙大妮电商和彩蒙电商,培养一批成熟的电商人才,实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双堠农业提质增效。

四是加强农村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要求,坚持务实管用、增强实效,聚焦乡村组织振兴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积极参加各级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大讲堂活动,大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千年难遇的发展机遇,山东省沂南县双堠镇以此为契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促进更多的人才、资金、项目向农村集聚,实现产业兴旺“高效益”、生态宜居“高颜值”、乡风文明“高素质”、治理有效“高水平”和生活富裕“高品质”,全力助推乡村“五大”振兴。(山东频道)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