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强的开放社交和独立思考倾向VS不自信和高依赖感性格
睡得好不好 真的影响孩子性格发展
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已成为常态:越睡越晚,越起越早,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睡眠困扰较多,入睡困难、张口呼吸等问题相对突出;其中中学生的问题最为严重。
日前,艾瑞咨询发布了《青少年睡眠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与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长高度相关的因素依次是:孩子作业时长,晚餐(夜宵)时间,家长辅导作业时的情绪,家长睡眠质量,家长电子产品使用程度,孩子电子娱乐时长以及孩子睡前活动。
青少年儿童 睡眠不足身心影响大
报告显示,根据《2019年微信年度数据报告》大数据挖掘结果显示,00后青少年儿童爱消费甜品、饮料,夜猫子居多,晚睡早起情况比较严重。
而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诸多亚健康情况,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持续睡眠时间不足的影响,可能主要表现为情绪、活动的改变、注意力时间过短和神经系统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等。
睡眠问题的上升在青少年青春期后期最为明显,青春期的睡眠和昼夜节律变化会增加情绪、行为、认知、社交和身体健康领域的风险。
学习节奏快
孩子越睡越晚越起越早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八成在22点前入睡,六成在6-7点起床,中学生则睡得更晚、起得更早,近七成在22点后入睡,45.7%在5-6点起床。
可见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青少年儿童生活与学习的节奏越来越快,他们的睡眠呈现出越睡越晚、越起越早、睡眠时间越来越少的特点。
青少年儿童主要的睡前困扰是入睡困难和关灯后玩手机电脑,且中学生相比小学生有加重趋势;睡眠中的困扰为张口呼吸、常做噩梦和打鼾,其中张口呼吸和打鼾问题更严重。睡醒后的困扰主要为再入睡困难。
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睡眠质量逐渐变差,亚健康问题逐渐增多,各种困扰睡眠的症状有更加严重的趋势。
孩子睡眠少
学习效果有明显的下降
本次调研以班成绩排名作为简单衡量学习效果的指标,发现随着孩子睡眠的减少,学习效果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综合睡眠时长和成绩排名的交叉分析以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不同睡眠时长的青少年儿童,其班级成绩排名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显著:在睡眠时长充足的青少年儿童中,获得更好成绩排名的占比更高:反之,随着睡眠时长的下降,青少年儿童的成绩排名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综合睡眠时长和起床精神面貌的交叉分析、以及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来看,充足的睡眠时间能够保证充沛的精力,睡眠充足的青少年儿童更不容易发生起床困难、感到疲惫的情况。
由于青少年儿童晚睡、睡眠少的群体较大,睡得越少,疲惫感越强烈,大量青少年儿童有起床困难的情况出现,中学生情况更加严重。
孩子睡眠不足
不自信和依赖性高
综合来看,随着睡眠时长的减少,青少年儿童经常出现身体疾病的比例会显著增加,其中中学生表现得更为严重;睡眠时长还会影响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睡眠时长越短,不良认知情绪反应出现比例更高。此外,显著的差异性检验结果可以表明,青少年儿童睡眠不足和出现心身疾病的关联密切。
青少年儿童处于性格培养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性格的形成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复杂交互作用下的影响。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不同睡眠时长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发展差异,睡眠充足的孩子拥有更强的开放社交和独立思考倾向;而在睡眠不足的孩子中,不自信和高依赖感性格的占比相对更多。
显著的差异性检验结果或可表明,睡眠不足和“不自信”“高依赖感”的性格,易伴随出现。
长时电子娱乐
会严重干扰孩子睡眠
学习是青少年儿童目前最核心的任务,然而过长的作业时间必然会挤压睡眠的时间。
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作业时长是与睡眠时长相关性最高的因素,随着作业时长的上升,睡眠时长显著下滑:小学生作业时长以1小时为基准,每增加1小时作业,会损失0.29小时左右的睡眠;中学生作业时间以2小时为基准,每增加1小时作业,会损失0.36小时左右的睡眠。
研究表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产生,加强觉醒状态,易导致睡眠紊乱;同时,过度游戏的刺激会使神经系统保持兴奋,影响正常入睡。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长会随电子娱乐时间的加长而显著下滑,其中不进行电子娱乐的孩子,其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喜欢电子娱乐的孩子。
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家长的睡眠习惯对孩子有着极强的示范性,所以为了改善孩子的睡眠,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睡眠好榜样。所以,在家里,家长需要克制自己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同时,在作业互动中,家长耐心能够创造良好的沟通互动、温馨的亲子关系,间接给孩子带来好的睡眠。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杨野 实习生 黎盛荣
杨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