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小记者
基层门户网

台北的“古早味”

2019-07-26 13:45:52    来源:人民网    访问:    

在台北,经常听到“古早”这个词,尤其常和吃的连在一起:古早味豆花、古早味蛋糕、古早肉卷、古早面线……许多食物都可以加上古早一词。

那它到底是什么味道?朋友建议我去艋舺转转。

艋舺,是指龙山寺周边一带,现在叫万华区,是台北最早开发的一片土地,台北如今的所有繁华都从这里走来。清康熙年间,陈天章等人申请设立的“陈赖章垦号”带领福建民众到这一带开垦拓荒。当时的当地人用一种叫Mankah的独木舟运载番薯、茶叶等土产到这里交易,垦民就以“艋舺”称之。

艋舺一词,因为以之命名的电影而被广为人知,这一片的龙山寺、剥皮寮和青草巷等地也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胜地。

据说全台现有400多座龙山寺,艋舺龙山寺最负盛名,每年游客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早年台湾北部是一片蛮荒瘴疠之地,当时福建人前来垦殖,要穿越风急浪大的台湾海峡,时有翻船丧生的事故,再加上当地环境险恶,人们总是会携带家乡庙宇香火寻求庇护。经过多年开垦发展,艋舺地区聚落渐成,在清乾隆三年,也就是1738年,民众迎请福建晋江县安海乡龙山寺的观世音菩萨分灵来台,兴建艋舺龙山寺。

寺庙坐北朝南,呈回字形,由前殿、正殿、后殿及左右护龙构成,是典型的中国古典三进四合院之宫殿式建筑。庙宇盘龙飞凤、色彩瑰丽自不必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寺庙前广场上的铺面石。粗略一看,除了多了些斑驳的裂纹,和普通的石头没什么差别,但是背后的故事着实令人感叹:原来,这些是泉州花岗岩,是当年福建人渡海来台时压稳船舱所用的压舱石。200多年来,经历天灾人祸,寺庙经过多次重修,但两岸同源的香火未曾断绝,一直延续至今。

从龙山寺出来,往东200米,就到了剥皮寮历史街区。红色的砖墙,古朴的木材,雕花的窗棂,这里保存着完整的清代街道风貌。吕阿昌医生宅、凤翔浴室、长寿号茶桌仔店、秀英茶室……这些建筑和店家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呈现出朴实典雅之美。游客最青睐的取景地往往是拱形的“亭仔脚”,也就是海南、福建等地常见的“骑楼”。方正厚实的骑楼柱古香古韵,色彩鲜艳,立身街头,来一张具有纵深感的照片,满满的怀旧风味,难怪许多文艺青年都会到此拍照纪念。

要是说庙宇和街巷还难以品出古早味,那接下来的青草巷则可以带给人久久不能忘却的甘醇。

挨着龙山寺的西昌街224巷就是青草巷,又短又窄的小巷子里挤着10多家草药店。据说,艋舺开垦之初,医生很少,疾病又多,许多人就是靠着青草药熬成的汤汁来抵御流行疾病,因此这条隐藏着古老偏方的街,也被称为“救命街”。现在这里是全台最大的青草药集散地,还未走近,就闻到草药清香。走入巷子,满眼都是青的、黄的、灰的草药,老仙草、南非叶、吊铜钟……“消暑去火”“通血路降血压”“排毒养颜”……店家贴心地在不同草药前挂上名字和效用供顾客选择。虽然早已过了靠草药治病的年代,但清凉去火的青草茶依旧是许多人在炎炎夏日中的最爱,一杯青草茶下肚,全身烦热一扫而尽。同时,这琳琅满目的草药,也是观光和教学的最佳现场。

艋舺一圈转下来发觉,古早味,不就是对历史的传承、对旧时光的追忆吗?当然,台北的古早味绝不只在万华艋舺老城,它是一座古早与现代风格融合的城市,在高楼林立之中,信步穿进一条小巷,或许就会“闻到”古早味。

[责任编辑:李莹]
呵护地球
让爱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绿色出行
鲁冰花

关于我们| 网站概况| 法律顾问| 服务条款| 人员查询|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合作伙伴|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有害短信息举报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阳光· 绿色网络工程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北京通信局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邮箱:chinajiceng@163.com    电话:010-63607677

京ICP备16016777号-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6172号

Copyright© 2016 Chinajiceng.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