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南城门楼西侧堞楼施工现场
去年以来,忻府区委、区政府为了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忻州古城保护改造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市区一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启动实施了规模浩大的忻州古城保护改造建设工程。近日,记者在忻州古城保护改造工程建设现场看到,秀容书院、南城门楼瓮城及城墙、泰山庙、财神庙、关帝庙、东城门楼及城墙等标志性景点的保护性修复与改造一期项目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气势恢宏的千年古城已初步展现出沧桑、古朴、典雅、厚重的景观风采。
在风景优美的九龙岗上,经过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拥有240多年历史的秀容书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旧貌换新颜。秀容书院总占地面积30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12平方米,其中文物修缮工程3830平方米共40座、151间,主要包括文昌寺山门、戏台、文昌寺大殿、白鹤大殿、孔子祠、廖天阁、望萱阁等;新建复建工程5782平方米共56座、192间,主要包括藏书楼、吕祖阁、山长室、六艺园、国学馆、游客服务中心及消防设施等。同时还修缮和新砌护坡960多米,围墙、花栏墙1400多米。
据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指挥部第一项目部负责人胡忠田介绍,秀容书院保护改造建设一期工程的文物修缮工程从去年3月开工,新建复建工程从去年9月开工,负责施工的山西省古建筑保护工程有限公司和平遥县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动用了200余名施工人员、40余台件机械设备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现在工程已到收尾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严格按照市、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和指挥部的安排部署,严把质量关,文物修缮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新建复建项目依据史料尽量恢复历史原貌,将保护修复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使新旧建筑保持风貌协调,力争把秀容书院保护改造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打造成忻州传统文化保护、展示、传承和文化旅游开发的靓丽名片,为忻州古城保护改造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在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指挥部第二项目部负责人樊双喜的带领下,记者先后来到泰山庙、财神庙、南城门楼瓮城及城墙施工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一期工程的最后冲刺工作。
樊双喜介绍起项目情况如数家珍:关帝庙经过9个多月的施工建设,已于6月18日胜利竣工,该工程共修缮文物12处,复建寝殿、过殿等古迹8处,完善了水暖电等配套设施,根据整体布局对院内进行了全新的铺砖绿化,使千年关帝庙以更加完整的风貌展现在忻州人民的面前。即将完工的泰山庙,修缮了大殿,新建了牌楼、戏台、管理用房、东西碑栏、钟楼、鼓楼、东西厢房、两个垂花门、过殿、东西配殿、寝殿、一对石狮、东西围墙、厕所等设施,并对院面铺砖绿化;财神庙修缮了大殿、过殿、钟楼,新建了戏台、山门、法务流通处、南厢房、管理用房、石牌楼、石旗杆、石狮、鼓楼、南北配殿、厕所等设施,院面全面铺砖绿化;南城门楼修缮了瓮城,城墙向东西各延伸100米,东西各新建两个门洞,新建两座堞楼。市、区两级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多次来到施工现场调研指导,项目部在指挥部的领导下,组织施工单位抓安全、保工期,以质量第一、争创优质工程为理念,精心施工,使各项工作按部就班顺利推进,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项目部今年被忻府区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东城门楼、城墙修复及新建工程是忻州古城保护改造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一座东城门楼、703米城墙、城墙上7个马面和4座堞楼的修复与新建。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在战线绵长的各个施工段位,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精工细作。
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指挥部第三项目部负责人张建荣告诉记者,第三项目部承担的建设项目70%以上属于新建工程,从去年9月开工到目前为止,东城门楼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437米框架城墙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166米夯土城墙已完成75%的砌砖工作,4座堞楼已完成两座,另有1座堞楼已完成木结构建设,最后1座堞楼以及其他剩余工程预计于8月25日左右全部竣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建设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单位湖北丰景园林古建公司严格按照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指挥部第三项目部和监理单位的施工设计方案与要求,在工期紧、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倒排工期、精心组织,将任务和责任细化落实到班组,工程建设最多时投入300余名工人、20余台辆大型施工机械。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严把施工质量关和安全关,严格按照图纸规范施工作业,鼎力打造壮观古建精品。
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赵建平表示,忻州古城保护改造工程是我市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山西省2018年的重点工程,市、区两级主要领导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调研指导,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使工程建设按照计划如期推进,一期工程将于近期基本完工,即将圆满收官。西城门楼、停车场等一期延伸工程也将于今年启动,预计明年5月完工。本月初,忻府区成立了忻州古城保护改造活化建设服务保障组,全力为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协调和保障。(鲁明强 )